【第三幕】 思鄉情
千里赴泉學藝 念親情淚花流
師傅手把手教導,小水靜與小菊芬在《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十八相送》扮相俊秀,12歲的她們惟妙惟肖的演繹,轟動一時。
怎知,那年,私人越劇團被迫解散,師傅只留下這對小山伯和英臺,生怕被人發現,搬了地方繼續教她們。
此時,很多劇團找嵊州招人,媽媽上山要帶小水靜和小菊芬去應招,她們哭喊著離開恩師。
小水靜和妹妹考上泉州市勞動越劇團(后改泉州市越劇團),小菊芬考上浙江黃巖越劇團,這對兩小無猜的山伯與英臺就此分離。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離開前,媽媽給小水靜姐妹織了小棉襖,還給她們兩大麻袋滿滿的東西。她們坐火車來泉州,那時孩子不懂,寫信給媽媽就寫著,“我們過了一個山洞,又過了一個山洞,再過一個山洞……”直到媽媽回信,她們才知道自己經過60多個山洞,媽媽心疼她們走到好遠。
剛到泉州,前三個月,白天練功還好。一到晚上,一大群離開家鄉的孩子,“想爸爸、想媽媽、想爺爺、想奶奶、想故鄉,大家哭一陣停一陣,又哭一陣停一陣。”后來,她們才漸漸適應。
【第四幕】 越劇情
續前緣教越劇
姐妹唱得歡顏
世事難料,8年后,20歲的她竟離開越劇團,被調到其他單位。直到36歲那年,工作閑暇時,她終于又惦記心底的越劇情,此時,泉州越劇團早已人去樓空,但她拿起筆寫起劇本。她編著的劇本《葦湖冤》、《柳絲吟》榮獲泉州市劇目優秀證書,并選送福建省文化廳。
退休前一年,裘水靜組建泉州市紫羅蘭藝術團,并擔任了鯉城區總工會藝術團團長。隨后,她應多所老年大學邀請,教授老人們唱越劇。2015年,她受聘為鯉城區老年大學越劇班老師,當年帶隊參加“2015年上海國際音樂藝術節”大賽,榮獲綜藝表演特等獎。
如今,來學越劇的學生,跟72歲的裘水靜,都處得像姐妹一般親,她到哪授課,姐妹們就追到哪。“姐妹們跟我這么好,都因為我們有相同的喜好,能在一起享受美妙的越劇。”裘水靜笑著說,越劇的經典劇目《梁祝》、《白蛇傳》、《紅樓夢》、《陸游與唐婉》等,講的都是才子佳人的故事,姐妹們都很喜歡。“越劇劇中人舉止優雅斯文,而且才子佳人恩愛有加,姐妹們學了越劇后,日常待人接物都是和和氣氣的,夫妻也處得更恩愛了。”(海都記者 林繼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