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三:病態化——創造性越高,越容易精神變態嗎?
在傳統觀念里,創造性往往與反叛和標新立異聯系在一起。在人們的理解中,高水平的創造者大都外表古怪,性格奇葩,獨來獨往,甚至在精神上存在異常,我們把這些印象稱之為對創造性理解的變態化誤區。
正如索耶所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認為精神異常能帶來某種特殊的智慧,大家很容易就能想出一些患有心理疾病的作家、藝術家和科學家的例子,如荷蘭畫家文森特·凡·高、英國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等,而大量的以心理疾病患者為主人公并將他們描繪成極具創造性個體的好萊塢電影(如《雨人》《閃亮的風采》等)則更是對這些觀念的推波助瀾。一些人甚至進一步認為,除了精神疾病有助于創造性更加自由地發揮,反過來后者的提升也可能帶來心理方面的異常。
事實上,已經有大量的科學研究表明,創造性與精神變態之間并沒有實質性關聯。例如,埃利斯和伯爾曼對1030位知名人物的研究發現,這些人出現精神障礙的比例并不比普通人群高;蓋策爾等人對400位杰出人物的研究也表明,在這些人中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數比例不到2%,比普通人的患病率還要低,同時他們的父母、兄弟姐妹患有精神病的概率也低于常人。
伯克利人格評估和研究中心(IPAR)的麥金農在經過20多年的研究之后也發現,傳統上對創造者所持的“書呆子……知識分子……沉默寡言的人”的觀念幾乎是完全錯誤的,正相反,創造性個體是快樂的、成功的,而且具有平衡的人格,他們不會比普通人更容易患有心理疾病。總而言之,換言之,天才和心理疾病之間沒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