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學生創造性,教師應該怎么做?
完美避開上述誤區之后,老師們就可以在對創造性的正確理解的指引下,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提高創造性啦!具體應該怎樣做呢?趕緊往下拉,一條一條看起來!
研究發現,創造性很少來自靈光乍現的突然頓悟。相反,無論在科學還是藝術領域,創新需要意志堅定的勤奮學習和努力工作。從這一意義而言,創造性并不神秘,也并非天生。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提高學生的創造性:
(1)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愛好,進行刻意練習。來自電報、國際象棋、作曲、繪畫、寫詩、演奏等多個領域的大量研究發現,創造性個體傾向于對某個特定領域深入參與十年后,才會產生重大突破,這一現象被稱為“十年定律”。那么,在這么長的時間里個體究竟應該做什么?按照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的觀點,個體必須進行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他的研究發現,只有投入多于一萬小時用來刻意或專門的練習,個體才能在該領域有世界頂尖水平的表現。
(2)結合特定領域。創造性有領域一般性(domain-general)和領域特定性(domain-specific)之分,中小學生身上的日常創造性表現更多是領域一般性的, 如開放性、自信心、好奇心、冒險性等人格特征以及發散思維、遠距離聯想、聚合思維等能力特征;但隨著學段的提升,高水平的創造性表現為具有鮮明的領域特定性。舉例而言,科學、藝術和經營管理領域的創造性表現就差異很大,因而需要結合特定專業領域進行學習、思考和探究,精通該領域的知識,充分了解該領域選擇評價創新產品的標準和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