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今年1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持續推進職稱制度改革,并提出對職稱外語考試不作統一要求,受到廣泛關注。職稱評審需要通過職稱外語考試已實施多年,為何不再作統一要求?取消這一硬性要求,各地進展如何?評職稱不再設外語考試硬杠杠,是不是代表外語不重要了?
徐駿繪(新華社發)
人才隊伍結構層次優化,“一刀切”已不合時宜
去年年底,山東一家科研院所的老教師李華(化名),終于評上了高級職稱。
“不開竅”,是李華對個人外語學習方面的評價。作為研究中國歷史的專業骨干,他對古漢字頗有研究,可學英語卻不那么“靈光”。每年,他都買最新的參考書,花大量時間學英語,甚至還參加過培訓??梢豢际畮啄?,就是沒通過職稱外語這一關。2016年7月,山東省人社廳下發通知,對職稱外語考試不再做統一硬性要求。“這下終于過關了!”李華說。
職稱外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91年,原國家人事部印發的《關于在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工作中嚴格掌握外語條件的通知》明確,評聘專業技術職務,必須按照專業技術職務試行條例有關規定,嚴格掌握外語條件。1998年,原國家人事部印發的《關于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外語等級統一考試的通知》明確,專業技術人員擔任或晉升相應專業技術職稱,須取得相應職稱外語統一考試合格證書,并實行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外語等級統一考試。
“應該說,職稱外語考試制度在當時發揮了歷史作用。職稱外語考試對于促進我國專業技術人員學習國際先進經驗,促進我國人才加強國際交流等方面都起到了推動作用。所以,不能對職稱外語持完全否定的態度。”人社部專技司司長俞家棟說。
但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學校的英語教育獲得極大發展,人才隊伍結構層次也越來越優化,職稱評審再對職稱外語作統一要求顯得不合時宜。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有些行業在實際工作中與外語關系不大,一些工作人員卻為了評職稱,花費了很多精力學外語;還有一部分專業技術人員入職前已取得其他外語等級證書,職稱外語考試對他們而言屬于重復認定、浪費資源;另有些行業需要一定的專業外語能力,而職稱外語考試只是入門水平,達不到這些崗位的專業要求。
顓展在鄭州一家房地產公司從事會計工作,“平時,英語用得少。即便是為H股上市公司服務,看香港的財務報表也是中英文對照。”在他看來,如果想進一步與國際會計接軌,現行的職稱外語考試水平又遠遠不夠。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