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飛的無人機、水里游的機器魚、地上跑的可折疊新型汽車……在南京工程學院日前舉辦的首屆創新創業教育成果展上,16個學院(中心)曬出的116項科技創新創業成果、72篇科技創新論文和72件專利,讓參觀的人過足了眼癮。
這些成果展出的背后,凝聚著南京工程學院近10年來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積極探索和有效實踐。近年來,學校構建了以創新創業課程為基礎、以創新創業平臺為支撐、以創新創業競賽和科技創新活動為載體的教育體系,在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方面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2016年,大學生創業園“天印夢工廠”入駐企業營業額就實現產值6640.3萬元。
讓“一念之想”落地生根
一次實踐課,機械工程學院的大四女生陶紅發現,市面上有很多點鈔機,但是專門用來點硬幣的機器卻從沒見過,于是她萌發出想要設計一種專門可以對硬幣進行整理分類的機器。
陶紅的想法得到了學院王育榮老師的充分肯定。這位曾先后指導150多名學生獲得省級及以上各類科技競賽獎勵76項的副教授一直認為,大學生的創新思維需要細心的引導和培養,“有了想法就要大膽嘗試,盡最大努力去實現”.
歷時大半年,在王育榮的指導下,陶紅與其他5名同學共同設計制作的“錐筒式硬幣篩分機”,能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里,將3000余枚不同幣值的硬幣全部精準篩分、清點完畢。在2016年第七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中,他們的這個“神器”免復試直接贏得了大賽一等獎。
作為一所以工學為主的高等工程應用型本科院校,南京工程學院堅持“學以致用”的辦學理念,很多人和陶紅一樣,結合專業特長,將自己的創新想法一一變成現實。
汽車與軌道交通學院的李旭陽,考慮到目前城市停車難等問題,設計了一款可折疊新型汽車,通過對車身與車門的整體設計,實現車身自動伸縮,被認為是最具潛力的創新作品。
自動化學院倪銀堂設計的滅火救援機器人,可以通過自動化控制,實現由機器人來自動滅火和實施救援,這項作品已被推薦參加江蘇省的“挑戰杯”大賽。
為了引導學生參與創新實踐,學校建設了近5000平方米的創新學院,擁有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水下機器人、智能車、空中機器人等五個專項訓練中心。只要學生愿意,都有機會參與到各類創新實踐項目的訓練中,任何一個創意想法都能在創新學院的開闊環境中自由生長。
同時,學校設立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每年投入近400萬元專項經費,鼓勵大學生動手動腦,創新實踐。目前,全校學生供申請科技創新基金項目4500余項,正式批準立項3553個,直接參與的學生達2萬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