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困惑、懷疑和質難人生的意義,是人類社會的一個永恒的話題。只不過以前往往是從哲學的角度來探討,通過很多相關的問題供來思考,比如:“我為何活在這個世界上”“什么是生命的真諦”“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們到哪里去”。不同的文化、環境、意識形態和年齡,都對生命的意義有不同的解讀。而這一次輪到由心理學家來解讀。
人生的意義,其實就是尋找、發現、創造、體現并傳遞意義。換句話說,人生本來是沒有所謂先天定義的意義的。如果有,那只能說有生物進化上的意義,那就是物種的生存和繁殖。而人,不僅僅是生物的個體,更是社會,文化和精神的個體,我們肯定會有高于動物本性的智慧和理性,因此,作為一個有積極人性的人,我們其實是用一生證明了自己的存在不是一種偶然;我們的一生也不是平淡無奇的等待死亡的過程。它一定要有特殊的屬于我們自己的意義和價值的。
每個人的一生能夠發現的意義肯定是不一樣的:有些人發現自己的一生養家糊口,傳宗接代;有些人發現自己信奉自己的理念,為此奮斗終身,在所不辭;有些人希望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這都是正常的普遍被發現和教導的人生意義。
年輕人對人生意義產生困惑是正常的,甚至可以說是積極的心理反應。因為它是人類個體成長應該經歷的一個發展階段。沒有過這種經歷的人,往往沒有思考、分析、辯論和內在化這樣的問題。孔子也是到了40歲左右,才產生了對人生意義的不惑之感。因此,質疑人生意義是一種理性的體現,是人的積極天性的一種自然流露,也是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一個顯著的人性。如果連最優秀的大學生都不能夠回答這樣的問題,只能說明這種問題本身可能過于抽象和教條,與這一代年輕人的生活感受差得太遠。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