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媒體向鄭海洋提問地震時的事情的時候,鄭海洋都會讓媒體先去看他寫下的《廢墟下的22小時》。盡管鄭海洋并不像同學廖波那樣躲避媒體,甚至會主動配合媒體的采訪。但他仍舊不愿意一遍一遍地重復著創傷發生的那一刻。
28000多字,比任何采訪都能更真實地記錄下鄭海洋雙腿被砸在廢墟中的情形。在得知民兵和吊車趕來的時候,求生的本能讓鄭海洋露出了笑容,這個瞬間被記錄下來,因此他被打上了“夾縫男孩”的標簽,和他的同桌廖波在天花板的縫隙中露出的絕望的表情一起,被稱為“夾縫兄弟”。
曾以為會在廢墟下死去 用同學手機錄下遺言
“曾經以為,17歲,我會在北川中學的廢墟下失去生命……”鄭海洋用文字記錄下了2008年5月12日14時10分發生的那一刻。
地震發生時,他正坐在北川中學高一(2)班的五層教室里,政治課上的他迷迷糊糊,心不在焉,而突然間的晃動讓他睡意全無。劇烈的震動掀翻所有桌椅,阻擋逃出教室的生路。
17歲的鄭海洋被突然掉落的天花板垂直砸中雙腿,嚴嚴實實地被壓在地震廢墟中,右手因為從廢墟中抽出而血肉模糊。
“眼前頃刻間一片漆黑,那一秒鐘是我至今為止經歷過最恐怖最黑暗的一秒鐘”,他回憶那一刻仿佛地獄一般可怕,讓人無法呼吸。
鄭海洋被困在逼仄的廢墟夾縫中,在他身旁,還壓著沒有逃出的同學。經過對話,鄭海洋確定,除了自己之外,身邊還有7名同學被困。
廢墟形成的小洞讓他還能窺探外面的情形,幸運的同學在廢墟外走動,而身邊不到半米卻躺著幾分鐘前還和他談論人生的楊金平的尸體。
一邊是生,一邊是死,在數不清多少次的余震中,鄭海洋在生與死的天平上掙扎,不知道命運隨時會滑向哪一邊。
家長趕來學校尋找自己的孩子,幸存的師生共同努力救援,埋得不深的同學被相繼救出。為了減緩焦慮,忘記當下的痛苦,身旁被困的廖波拿出手機放起音樂。
“別放歌了,把手機拿來我要錄一些話在里面,要是我真的死了,等你出去后把我的話給我爸媽聽,我怕以后都沒有機會跟他們說話了。”鄭海洋向廖波要來手機,希望留下“遺言”,讓父母接受自己的“離開”。
“爸爸媽媽,兒子也許就要死了,我真的對不起你們,我以前既不聽話又不愛學習,每次考試成績都那么差,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如果有下輩子,我一定還要當你們的兒子……我還有很多話都藏在心里還沒有來的及和你們說,我很愛你們,希望你們以后健健康康生活,越來越好,不要因為我的離開而傷心,我死后會很想念你們的。”
除了鄭海洋,其余幾個身邊還活著的同學也一同在廖波的手機里錄下了“遺言”,死亡在延續,鄭海洋身邊的4名同學相繼死去,讓他覺得“死,原來就是這么一回事”。
施救的喧囂與廢墟中的死寂形成反差,鄭海洋一閉上眼睛就滿是自己各種死法的夢境。救援隊終于趕來,將他身上的巨石一塊塊抬起,22個小時,死神終究放過了鄭海洋。
“吊車終于開始抬我身上的板,一塊石頭被抬走,太陽光突然刺進來,迫使我立刻閉緊了眼。我當場就想縱聲大哭,光芒如此耀眼,這一刻仿如重生,我是多么想活著,看一看外面的世界!”鄭海洋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