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省委辦公廳 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的通知》(蘇辦發〔2022〕5號)精神,落實《省教育廳關于做好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通知》(蘇教職函〔2020〕17號)工作要求,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與學分銀行建設,形成可復制、可借鑒的學分互認模式和一批典型案例。經研究,省教育廳將選取若干典型專業開展課程學分互認試點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試點目標
圍繞“十四五”期間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立足全省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推進的實際情況,確定10個左右典型專業,研制試點專業學分互認標準體系,建立專業課程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間的融通機制,開展試點專業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和轉換,以及與學分銀行對接的實踐探索,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通道,為構建全民終身教育體系提供典型經驗。
二、試點內容
(一)研制學分互認標準。試點專業的主持單位,要從開設該專業的中、高職院校中選擇高級以上職稱且具有影響力的學校專家,并從行業認可度高、培訓實施效果好的培訓評價組織中選擇資深企業專家,組成學分互認標準研制專家工作組。根據省學分銀行管理中心提供的學分互認標準模板,構建中高職一體化的課程體系,研制核心課程認定標準,建立專業課程與X證書間的對應關系,為各校相關課程學分認定和轉換提供參考依據。
(二)建立課證融通機制。試點專業的主持單位,要結合試點專業的人才培養要求和崗位能力實際需求,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考核內容和評價標準有機融入專業教學標準,優化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考核標準,制定課證學分互認、校際間課程學分互認制度,完善學分互認工作流程,規范學分互認認定程序。
(三)探索學分銀行對接機制。學習成果的認定、存儲、積累和轉換要與學分銀行的應用相對接。試點專業的主持單位和參與院校,要為在校學生和社會學習者建立職業教育個人學習賬號,根據相關規則研制具體學習成果轉換辦法,按程序受理學分兌換申請,實現學習成果可追溯、可查詢、可轉換。對修習相關課程取得學分的在校學生,在完成規定內容學習后可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對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社會學習者可免修部分課程或模塊,在完成規定內容學習后可取得學歷證書。
三、試點程序
(一)委托試點。委托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協作組組長單位以及承擔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相關工作的職業院校作為試點主持單位(見附件1)。試點專業具有典型性和普適性,具備中高職銜接緊密、專業布點覆蓋面廣、學生人數多等要求,已開展1個或者多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且試點證書的質量和認可度較高。試點專業的參與院校數量不少于5所,其中中職學校不少于2所,參與培訓評價組織不少于1家。
(二)擇優立項。對試點專業推進情況較好的項目給予優先支持,遴選并認定為首批試點典型專業。對學分互認標準體系研制進展快、效果好的項目列入省級委托課題;對面廣量大的試點專業采用獎補的方式予以支持。
(三)邊試邊推。支持試點單位邊試點、邊總結、邊推廣。對試點效果好、措施實、經驗優的試點單位,在省級層面給予推廣。
四、試點成果
試點專業的研究與實踐成果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幾種:
(一)××專業學分互認標準體系;
(二)基于1+X證書制度試點的××專業學分互認標準體系與機制構建研究報告;
(三)公開發表相關學術論文。
五、相關要求
(一)加大支持力度。主持與參與試點專業的院校,應根據試點專業建設需要,在政策支持、專項資金和課題申報等方面向試點專業傾斜,保障試點工作有序推進。鼓勵相關行業、企業配套投入,形成多元投入、協同建設模式。
(二)強化過程監控。堅持過程管理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建立試點工作過程監測與評估機制,通過不定期調研,了解、指導和推進試點工作。對運行機制完善、建設成效顯著的試點專業給予一定獎補,對試點工作措施不力、成效較差的,減小支持力度或終止支持。試點過程中相關問題和建議請及時報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處。
(三)規范材料報送。試點專業主持單位,于2022年10月8日前填報《江蘇省1+X證書制度學分互認試點專業基本信息統計表》(見附件2),完成試點項目專家組建工作;于2022年10月30號前完成各專業學習成果認定標準體系研制工作。以上材料的紙質文件寄送至南京市北京西路77號教育科研樓1303室,聯系人:郭月蘭、萬煒,聯系電話:025-83758123、83335623,同時將電子文件的Word版和PDF蓋章版發送至jsxzsb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