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今年高考還剩3天,浙江考生要面對的考試科目其實只剩3門:語文、數學和外語。自從浙江省實施新高考,就出現了一個新現象:低段位拼選考,高段位拼數學,語文決定巔峰。近兩年高考的頂尖高手,都是憑借語文高分突圍而出。換句話說,得語文者得天下。
這主要是因為選考科目等級賦分,學霸們之間很難拉開分數差距,真正的較量是在語數外。而對頂尖學霸來講,數學和外語的成績也往往不相伯仲,唯獨語文例外。高考語文能否拿高分,關鍵看作文——滿分150分,作文占了60分。
那么,作文如何寫才能拿高分呢?昨天,錢報記者采訪了杭州第二中學、杭州學軍中學和杭州高級中學的三位資深語文老師,給考生們特制了三份錦囊妙計。
審題要準確,文章體裁最忌“四不像”
浙江高考語文作文題一般會有以下特點:突出語文核心素養(語言、思維、審美、文化);注重材料語境分析;體現浙江人文特色;關注時代發展脈動。從近年高考作文題看,還是以論述文為主,想拿高分,要做到文質兼美,建議從四個方面入手:
首先是語言,必須精要、不啰嗦,尤其是分論點和總論點的表述。
其次是思維結構,并列結構很難拿高分,建議采用層遞結構,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逐步遞推,從多角度將論點說透徹。
然后是論述方法和說理方式。論述方法要多樣,不要局限于舉例,還可以采用引用、比喻、假設和歸謬等多種方法,會讓文章看起來更有說服力。說理方式要具有思辨性,能矛盾統一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最后是內容。立意要準確,求準不求新;選材要多關照現實,不要沉浸在故紙堆里,能從個體到一般對當下現實生活進行深刻反思,從而引發共鳴;恰如其分地表現一下帶有溫情色彩的情懷。
高考生還要注意避開兩個雷區:審題出錯和文體意識不清。
高考作文向來是開放和限制并重,考生一定要把材料語和要求語都看清楚。比如,材料語給的是“打敗方便面的不是同行,而是美團”;要求語是“科技時代,敵人在哪里”,那么這篇文章的切入點,就在創新和憂患意識。如果再多加一個材料“章丘鐵鍋意外走紅”,那么切入點就在工匠精神和跨界思維,只談創新就容易跑偏。
文體意識不清,容易造成文章“四不像”,不像記敘文、散文,也不像說明文、議論文。目前來看,近幾年高考作文還是以論述類文章為主,要求考生闡明觀點、表達思考,語體和文體要相符,論述類文章應以理性語言為主,千萬不要太抒情,用太多故事舉例,寫成“故事會”。
2019會考什么呢?可以從五個大類入手準備:人與自我;人與他人;人與社會、時代;人與自然;思辨性話題。
作文要“大題小做”,用真情打動人
對于語文高考而言,考生最關心的可能就是作文了。去年浙江高考作文題目是關于“浙江精神”的,引導學生關注時代,關注社會現實。從教學實踐來看,考生遇到這類話題時,所寫的作文很容易變成口號式呼喊,出現“假大空”的現象。建議考生寫此類宏大的話題時,要善于大題小做,找到一個小的切口,用真情實感打動人。
什么叫真情實感?我們在寫記敘文的時候提這個詞比較多,其實好的文章都需要有真情實感。這里的真情實感指的是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個人體會和思考,要有實打實的內容,要有個性化的內容,讓文章接地氣,而不是人云亦云。
當然,如果能夠深入思考,思考的內容具有啟發性就更好了。
對于一篇作文而言,寫什么要比怎么寫重要。一篇高分的作文要解決思想內容深刻的問題,什么叫深刻呢?比如能夠全面客觀地看問題,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能夠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系,觀點具有啟發性等。考生要想拿高分,可能得沿著這些方向思考。
跑題和跑偏是學生在作文寫作中容易犯的兩個錯誤。
審題過快、下筆過急是學生跑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建議下筆之前靜下心來多讀幾遍材料,找準材料的核心點。雖然寫作的時間是有限的(一般50分鐘左右,最好不超過1小時),審題還是需要分配一定的時間的。
對于跑偏而言,部分同學開頭的寫作是切題的,但中間段落寫著寫著開始跑偏,或者開始的時候是跑偏的,寫著寫著又回來了,這都是主題意識欠缺的表現。主題意識主要體現為文章的邏輯性,要確保每個段落都是圍繞著主題展開的。落筆之前,建議考生先大概想好每段要寫的內容,給每段的內容設置關鍵詞,在寫每個段落時都要思考內容是不是與主題契合,邏輯上是不是上下貫通的,有沒有跑偏。
從考察方向上來看,今年的作文題目有可能還會沿著關注社會和時代這個大方向。當然,社會生活是復雜的,社會熱點也是不斷更新的,了解關注社會和時代也是青年學生的應有之義。比如:
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習總書記在紀念五四100周年大會上講到青年人的責任與擔當,學生群體正是青年人的典型代表,學生在這個話題上可能會有更多的共鳴與思考;
今年也是建國70周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也是一個比較應景的話題;
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亞洲文明的對話溝通、交流互鑒也是值得關注的話題。對于處理不同文明的關系,費孝通先生總結出16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其實,從個人到社會、從地區到國家,方方面面都可以從這16字的角度進行討論。
大家都引用熱點事件,會讓閱卷老師審美疲勞
浙江高考語文作文平均分通常在42分左右,要拿到這個基礎分,有3個要求——基于命題寫作,卷面工整,字數達到要求。
這其中,審題最關鍵,要會從整體把握命題者的意圖。為避免離題,一定要仔細分析題干中的要素。高考題目的材料,有的是幾段話,分析時需要劃出關鍵詞句;也有名言類的材料,得抓住每句話的核心詞,斟字酌句謹慎分析。
作文閱卷需要看到考生的理解與思維,首先要看的就是標題和開篇。大型考試中建議考生寫論述文,盡量避免虛構。論述文中,標題一定要標明觀點,開頭要界定概念,擺出自己的觀點和思考,以及對材料的理解,之后可以解釋為什么要提出觀點、如何理解這個命題等等,再結合自身經歷或當下熱點進行論證,所有內容都要圍繞最開始提出的觀點。
同時,卷面整潔度也很重要,一定要保證字跡工整清晰,千萬不要龍飛鳳舞。現在是電腦閱卷,從電腦屏幕上看,作文部分相當于一張沒有分隔線的白紙,所以字跡潦草的作文在屏幕上顯示出來,就是一團糊,閱卷老師很難看清。
此外,要拿到基本分數,還得滿足字數要求。作文少于600字,通常結構不完整,得分一般會在40分以下;少于500字的作文,就會被判不及格。但是也不建議寫太多,作文字數一定程度上也能體現考生謀篇布局的能力,建議控制在800到900字為宜。
拿到基礎分后,想要繼續提升,主要體現在兩方面——語言功底和觀點思維。
句式運用靈活、詞匯豐富、修辭恰到好處,能夠形象說理,這些都是語言上的加分項;另一方面就是要提出獨到、新穎的觀點,體現思維深度。滿足其中一點,都能比平均分高出3~5分。兼具文采和觀點,就屬于考場優秀作文,至少比平均分高出10多分。
當然,還要記得繞開以下幾個作文雷區:
一是“掉書袋”。許多考生寫作時會堆砌大量素材,以此來顯示知識儲備量。高考作文,素材必須服務于觀點,否則過猶不及。旁征博引和“掉書袋”的區別,就在于是否有思考和觀點。
二是寫作素材撞車。至于素材的選擇,可以關注社會時事,但不建議執著于當下熱點。尤其在熱點事件密集的情況下,高考作文素材很容易出現“撞車”。2012年高考,閱卷時幾乎每篇作文都會提到“三美”——“最美媽媽”、“最美司機”和“最美教師”,可以想見閱卷老師都看得審美疲勞了。今年高考作文素材最可能撞車的是“華為事件”,建議考生寫作時挑選素材,應該考慮到材料會不會太過普遍,最好是根據命題需要,結合自己熟悉的方向進行選擇。
三是空話、套話。口號式的空話會讓閱卷老師反感,通篇是“正確的廢話”,語言乏味,虛情假意。套話作文也是近幾年“重點打擊對象”,扣分扣得最狠。套話作文的特點就是硬塞材料,但都不能論證觀點,純屬生搬硬套,過渡銜接也不自然。記者 沈蒙和 通訊員 戴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