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應對技巧
1、審題技巧
曾經在高考前兩個月時做過高三教學問卷調查,要求學生對八份考過的模擬試卷做失分歸因統計,其結果有一定的代表性。
排列失分有歸因前四位的分別是分析不夠、概念不清、計算錯誤、審題不清。概念是物理學的基本工具,短時間很難解決;計算能力涉及學生的數學基礎及細心程度,也是很難提升。審題能力在短時間內是可以提升的。
磨刀不誤砍柴功、審題是問題解決的關鍵,看清每一個字、詞、符號、對題意要反復推敲,搞清楚題目的條件、抓住問題的關鍵。讀題的過程中必須劃出關鍵字,有很多物理學的專業術語必須理解到位,例如:“輕質線或綢帶”,直觀的反映是不計質量、深層的理解是無論線處于什么樣的運動情況,其所受的合外力必須等于零,由此,線上各處的張力(拉力)大小相等;可繞固定轉軸轉動的“輕質桿”處于平衡狀態時間,非固定端受到的力必須沿著桿子方向,否則就不滿足轉動平衡條件。再如“正電荷”、“負電荷”、“磁感應強度的方向(向里、向外)”、線圈有“一半”在變化的磁場內……等等,直接影響到電場力、磁場力方向的判定,有效面積的計算等,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現錯誤。不僅如此,在劃出關鍵字的同時,最好將有關數據或符號標注在題目的圖上,因為,一旦開始解答,注意力已集中在圖上。
2、分析技巧
無論是選擇題、實驗題還是論述計算題,多十分注重考查考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邏輯結構來看,分析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如果分析不到位就無法正確解決問題。調查統計表明,由于分析不夠或不作分析導致錯誤占22%左右,是學生出現解題錯誤的主要原因。其主要表現形式有五種:分析不夠、受力分析錯誤、幾何分析錯誤、電路分析錯誤和不畫圖分析。為此,考生必須做到遇到力學問題,必須畫好受力分析圖;遇到運動學問題,必須畫好幾何關系圖(必要時配合v-t圖像應用);遇到電路問題,必須簡化電路圖(如R-L-C電路),并且每個電學狀態必須畫一個圖,以便于分析和對比;遇到核反應問題時,必須寫出核反映方程式,把核反應方程作為解決問題的抓手;遇到帶電粒子運動時,必須畫出幾何圖案,一般先在草稿紙上畫,找到符合題意的幾何圖后再轉畫在答題卡上,這樣可以不受答題卡圖形區域的限制,便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