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講 析事說理有辦法——論證的技巧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是有米也未必成就美餐。學生寫議論文最普遍的問題是“油水分離”,堆砌了大量論據之后,便“由此可見”,從論據直接跳到論點,結果使議論文變為“論點+論據”,觀點是觀點,例子是例子,不能融為一體,這類文章,怎么能有說服力呢?下面就教你幾招析事說理的方法:
1.因果分析法
這是抓住論據所述的事實,并據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種分析方法。所謂事出必有其因,把事實材料中形成某種結果的原因,用設問的方式或因果復句的句式加以強調,從而突顯論點的合理性。由事物發展變化的結果,推導出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從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規律,使事例有力的證明觀點。
因果分析法的標志性詞語為:“為什么……因為……”;“正因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為……”;“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來……”
析事說理的思路:從結果→推原因+正面強調
例如:09年復出網壇的名將克里斯特爾斯,持著外卡一路過關斬將并一舉奪得了美網冠軍。這是她生命中的一大驚喜。她曾表示選擇復出網壇是因為她渴望比賽而不是冠軍。但她卻意外的收獲了這個冠軍,收獲了一份驚喜。生命中的驚喜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得到。這是需要一顆平靜而不貪婪的心才能真正享受到這份驚喜。正是因為她那份平靜的心才能讓她享受到那奪得美網冠軍的無限驚喜。如果她一開始就是認定這個冠軍頭銜,又怎么能夠去享受這生命中意外的驚喜呢?(《收獲生命中的驚喜》)
這樣,在用因果分析法析事說理的過程中,先肯定結果,再推出原因,最后強調論點,從因果關系上把論點和論據聯系起來,這樣的分析使論證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充分顯示出了論證的力度。
2.假設分析法
它是運用假設推理對所舉的論據進行分析的一種方法。運用這種方法,首先必須較完整地引述論據,然后提出和論據事實相反的假設,并據此推導出一個與事實完全相反的結果,從而證明論點。
進行假設性的分析,有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舉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從反面來假設分析;你舉的例子是反面的,你就從正面來進行假設。
假設分析法的標志性詞語通常為:“如果……那么(就會)……”;“假如……怎能……”“倘若不這樣……,能取得那樣……的成績嗎?”;假如……;試想……;倘若……
思路:反向假設→結果展示+正面強調
例如:
如帕斯卡爾所言,“思維成就人的偉大,我們的一切尊嚴都在于思考——即使你只不過是強大自然下的葦草。”如果沒有這種“靈魂在場”之下的思考,那么無論多少個蘋果掉下來,恐怕也砸不出“萬有引力”的發現;無論人類是多么費盡心思地觀察與學習,也難有一絲一毫的創造與進步。(08江蘇考生《好奇心》)
這段論述,作者采用假設推理,運用萬有引力的事例來證明思考對于人類創造與進步的重要性,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