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山閩水物華新·非凡十年·開欄的話
為集中展現黨的十八大以來福建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新實踐、新成果,從今天起,本報推出《閩山閩水物華新·非凡十年》系列報道。報道將從百姓的切身感受和體驗出發,以小視角、高站位展現大主題,突出呈現各地各部門十年來的不平凡成就,進一步凝聚起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磅礴偉力,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敬請關注。
據福建日報報道 (記者 卞軍凱 段金柱)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期間,領導實施了“3820”戰略工程,勾畫了福州現代化建設宏偉藍圖。去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考察時強調,要把菜籃子、人居環境、城市空間等工作切實抓好,把這座海濱城市、山水城市建設得更加美好,更好造福人民群眾。
黨的十八大以來,福州牢記殷切囑托,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持續提升城市品質,推動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大步前進。
十年感恩奮進,十年碩果累累。這10年,福州的經濟實力達到全新的歷史高度。2016年以來,福州市經濟總量連續跨越四個千億元級大關,2020年突破萬億元關口。
2021年,福州市地區生產總值躋身全國城市20強,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位居全國省會第五。
這10年,福州的城市建設實現跨越式品質提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山水城市、海濱城市”宏偉藍圖,福州實施一系列城市品質提升工程,成功舉辦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等重大國際活動,贏得中國十大幸福城市、中國宜居宜業城市、中國十大“大美之城”等稱號。
這10年,福州的民生事業保持加速度發展勢頭。黨的十八大以來,福州民生支出年均增長10.7%,占比穩定在77%以上。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59所、中小學226所,每千人醫療機構床位數從4.15張提高到5.35張……有福之州,充分造福于民。
更高起點再出發,福州豪情滿懷。“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實施‘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動,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努力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林寶金說。
聚焦產業發展,經濟實力大躍升
上月中旬,福州長樂區紡織化纖產業的龍頭——恒申集團,完成了收購德國安科羅旗下高端工程塑料業務的股權交割。這是恒申集團在四年之內完成的第三次跨國收購,標志著該企業在己內酰胺下游應用領域從紡織材料到高端工程塑料的突破。
從“草根工業”起步的恒申集團,能屢屢向跨國企業發起收購計劃,源于近10年來的跨越式發展。2013年,恒申控股集團投資400億元,建設己內酰胺生產基地。2017年7月,該項目一期投產,使恒申集團成為全球領先的己內酰胺生產商。“我們正以年產100萬噸己內酰胺項目為中心,持續做強產業鏈。”恒申集團董事長陳建龍表示。
企業強則產業強,產業強則區域經濟強。在恒申集團等龍頭企業帶動下,長樂區紡織化纖產業加快轉型升級。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樂區地區生產總值從436.9億元躍上千億元臺階,達到1143.9億元,年均增長9.5%,連續入選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區。
長樂區經濟實力的突飛猛進,是福州市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全面提升省會城市經濟實力的縮影。近年來,福州市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重點建設濱海新城、大學城、東南汽車城、絲路海港城、國際航空城、現代物流城等六個城,打響海上福州、數字福州、新型材料、海港空港、閩都文化等五大國際品牌,實施九大專項行動,城市能級在全國不斷提檔進位。
園區是產業的載體,是經濟發展的主戰場。福州大力實施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已形成4個千億園區、4個500億園區,培育形成1個國家級、4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福州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經驗獲評全省唯一的“中國改革2021年度案例”。
創新驅動的核心引擎作用,愈加彰顯。2021年,福州高新技術企業凈增710家。隨著近年福州R&;D穩增計劃的深入實施,去年經費投入總量達225.5億元,總量連續5年保持全省第一。2021年,福州市數字經濟規模超5400億元,占GDP比重接近50%。
榕城大地,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文旅經濟不斷做大做強。今年上半年,福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442.68億元,同比增長5.4%。“總體來看,上半年全市經濟運行呈現穩中加固、恢復有力、動能增強的良好態勢。”福州市統計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持續提升品質,城市邁向國際化
8月4日是農歷七夕節。以“福州江來夕望是你”為主題的一場浪漫風暴,在當下福州最熱門的打卡地——“閩江之心”舉行。美妙絕倫的燈光秀、熱情洋溢的音樂表演……當晚,情投意合的男女青年齊聚“閩江之心”,度過了難忘的七夕之夜。
頻頻舉辦公共文化活動的“閩江之心”,是福州閩江、烏龍江“兩江四岸”景觀帶的核心段,已經成為充滿國際范和閩都韻的福州“最美濱江會客廳”。打造“閩江之心”,是福州建設山水城市、造福人民群眾的具體舉措,體現了福州大力開展城市品質提升工作的最新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福州市全方位推進城市品質提升,實施城區水系綜合治理工程,把城區荒山建成郊野公園,讓最美的江岸成為市民公共空間,將古厝活化利用為文化場所……綿綿發力,久久為功,用年復一年的點滴之變,繪就福州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壯麗圖景。
2016年以來,福州市創新采用PPP模式,將城區河道按流域劃分為7個水系治理項目包開展綜合治理,全面消除城區44條黑臭水體,凈化美化115條內河,實現了“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目標。
綠滿榕城,是福州人的幸福感、自豪感來源。自2012年至2021年,福州累計建成1400余個公園,被譽為“千園之城”,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從11.32平方米提升至14.82平方米。2021年,福州上榜中國十大“大美之城”榜單,老百姓最滿意的就是福州的公園綠地,滿意度高出全國平均值11個百分點。此外,福州還建成福道、攬城棧道、閩江兩岸休閑道等各類綠道1404.6公里,讓群眾出門即“享綠”。
文化遺產保護的穩步推進,讓福州打響閩都文化國際品牌。近年來,福州保護修復了“三山兩塔”、上下杭、煙臺山等一批歷史風貌區,建成開放一批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傳統老街巷,修繕各類古建筑、歷史建筑1300多處。2021年7月,福州迎來了全球矚目的高光時刻——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在這里舉辦。
“我們將持續放大‘后世遺’效應,擦亮福州古厝、溫泉之都等特色名片。”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負責人介紹,去年10月,倉山區歷史風貌區申報世界遺產工作正式開啟,邁出了閩都文化走向世界的新步伐。
發力改善民生,人民更有幸福感
盛夏時節,在臺江區蒼霞新城的嘉華苑、嘉盛苑兩個小區,施工人員正熱火朝天地忙碌著,爭取盡早完成蒼霞新城改造提升項目二期工程。“二期包括4個小區,主要公共設施配套完善、小區綠化美化、停車泊位優化等,提升老舊小區人居環境和居民幸福感。”蒼霞新城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王露露介紹。
2000年,福州市首次啟動蒼霞棚屋區改造工程,短短一年內,41棟住宅樓拔地而起,3441戶居民喜遷新居。如今,當年的新樓房又變成了老舊小區,福州市、臺江區對蒼霞新城開展新一輪的改造提升,全部完工后將為居民帶來煥然一新的居住環境。
居住條件差,曾經是許多福州市民心頭之痛——整座城市過去被稱為“紙褙福州城”。黨的十八大以來,福州市改造城區連片舊屋區562個、整治老舊小區1587個,惠及群眾近70萬戶,徹底告別了“紙褙福州城”的歷史。
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優居”的改變,彰顯福州對發展民生事業、造福人民群眾的矢志追求。近年來,福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深入實施溫暖榕城等行動,聚焦衛生、教育、養老等民生工程,不斷增投入、補短板、兜底線、促公平,讓老百姓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幸福。
在醫療衛生服務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福州組建了8個醫聯體、12個專科聯盟、1個城市醫療集團和10個縣域醫共體,引進華山醫院、浙大附屬第一醫院合作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新增醫療機構床位1.3萬張,增長46.8%,大大緩解了“看病難”問題。
“一老一少”的幸福感,與日俱增。10年來,福州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59所、中小學226所,引進清華附中等名校合作辦學,實現優質教育均衡發展。此外,新建海峽文化藝術中心等70個標志性公共文化場館和1.3萬個體育場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市縣社會福利中心實現全覆蓋。
一個App暢享城市服務——按照這一理念打造的“e福州”App,整合了全市政務和公共服務資源。“e福州”自助服務終端,實現公積金提取、不動產登記等78個高頻事項自助辦理,給市民帶來辦事更便利、生活更舒心的幸福新體驗。
記者手記
“有感”生活越來越美
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殷切囑托,是福州的最大財富,是福州發展的最強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福州正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把群眾的所思所盼變成黨委政府的所想所干,才有了經濟發展的新跨越,城市面貌的新提升。幾年沒到福州的客人,再回榕城時,經常會感嘆“這些年變化很大”。這種變化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讓人民群眾獲得更高品質的生活。無論是穿山入林的福道,還是水清岸綠的內河,抑或是就醫、入學等方面的改善,都讓生活于此的市民時時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站在新起點,邁步從頭越,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城市建設重要理念,福州依然馳而不息在奮斗。打造“閩江之心”、開通地鐵新線路、建設機場二期、推進福州都市圈……在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新征程上,一個個嶄新項目拔地而起,一件件為民實事落地見效,讓市民更加“有感”的生活越來越美。福建日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