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居住環境,能夠大大提升市民的幸福感。根據摸底數據,泉州共有超過1000個老舊小區,‘十三五’期間,泉州累積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提升項目385個,目前已有9萬戶家庭受益。”泉州市黨代表、豐澤區泉秀街道華豐社區黨委書記葉碧紅說,這幾年里,華豐社區就不斷探索老舊小區物業管理的有效途徑,改善居民們的居住環境。
葉碧紅認為,老舊小區的改造,涉及配套設施完善、環境面積改善和社區治理的提升等內容。目前,有些小區只有1—2幢樓,難以引入物業公司進行管理,還有更多的老舊小區多年沒有“管家”,都存在著車輛亂停亂放、排水排污管道堵塞、配套設施老化缺失等問題,給社區管理帶來較大困難。
“轄區面積0.36平方公里,有16個老舊小區、多棟獨棟單位宿舍樓,服務管理線長點多、難度大。”葉碧紅說,為全面提高物業服務企業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華豐社區在前期部分小區“拆墻并院”引進專業物業公司進行管理的基礎上,大膽探索制定社區物業管理辦法,著力解決影響物業消防安全的瓶頸問題。
針對物業服務“難管理”和部分老舊小區“無人管”的問題,將消防安全納入社區建設和社區治理體系,明確了物業小區業主義務、業主大會決定事項和業主委員會具體職責,推動構建起“社區主導、居民自治、多方參與、協商共建”的物業消防管理體系。葉碧紅介紹,比如將電動車“飛線充電”、外墻陽臺“置物掛物”、堵塞占用“生命通道”、損壞拆除“消防設施”等納入物業管理區域禁止行為,及時報請消防救援機構具體實施處理。
“老舊小區‘拆墻并院’將多個小區打通后,還要引入‘管家’——專業的物業公司進行統一管理,才能打通小區的‘內循環’。 ” 葉碧紅說,“拆墻并院”后,首先對老舊小區進行路燈亮化、路面修補、地下排污管道改造等整治提升工程。改造后的小區,還需要24小時“管家”在線服務,才能維持住良好的風貌,車輛停放、路燈維修、綠化修剪才能有人管。此外,社區還可以進一步對老舊小區開展人文改造,建立黨群服務中心、鄰里中心等。(東南網記者 潘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