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黨代表陳蓉蓉 東南網見習記者黃雨昕 攝
“黨代會報告進一步強調了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落實‘雙減’政策和‘五項管理’制度,要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而努力。”聽完報告后,泉州市黨代表、泉港莊重文實驗小學教師、少先隊總輔導員陳蓉蓉倍感振奮。
陳蓉蓉是來自泉港區莊重文實驗小學的一名語文老師,在過往的從教歷程中,先后獲得“福建省優秀少先隊輔導員”“市骨干教師”“泉港區首屆名師”“泉港區教育系統身邊的榜樣”等榮譽稱號。作為市黨代表,她向記者講述了參加市黨代會的切身感受。
響應“雙減”政策號召 做孩子們的大朋友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陳蓉蓉表示,要確保“雙減”政策落到實處,保證孩子們全面、健康地成長,得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還要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
據介紹,泉港區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按照國家要求的“28條紅線”,對教師們的行為作出規范和要求,強化教師的責任意識。在“雙減”政策和“五項管理”制度的號召下,提高課堂效率、優化作業布置。泉港區學校專門設置30分鐘大課間時間,孩子們可以進行音樂游戲、韻律操練習、特色竹竿舞練習、球類項目鍛煉等,得到充分的放松。此外,該區加強對學生們課外讀物的重視,向孩子們推薦必讀書目,并設置20分鐘專屬閱讀時間,讓孩子們能夠靜下心來享受與書為伴的時光。
“身為一名老師,陪伴學生的時間可能比陪伴自己孩子的時間還要長,在工作中,老師們都得時刻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以平等的姿態與他們交流溝通,用恰當的方式引導他們。能做孩子們的大朋友,也是我覺得最幸福的事。”陳蓉蓉說。
及時建立“家”“校”聯系 改變傳統教育方式
現代教育不是一個孤立、封閉的過程,而是開放的、現實的、全方位的社會活動。任何學生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和學校兩方面的環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陳蓉蓉表示,家校聯系有利于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讓家長用心擔負起教育者的職責;有利于家長走出家教誤區,掌握科學的家教方法;有助于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有利于老師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開展針對性教育。
陳蓉蓉提到,如今的教育已經不再是只依靠學校一方來監督、幫助孩子的學習,而是更注重孩子的身心全面發展,那么就需要改變傳統觀念和教育方式,讓家長真正參與進孩子的受教育過程中,與學校老師們一起承擔起孩子們健康成長的重任。
“一起促進‘雙減‘政策落地課堂、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加強感恩教育。”陳蓉蓉說。(東南網見習記者 黃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