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起,學習時報開始連載反映習近平總書記成長經歷系列采訪實錄的第六部——《習近平在福建》。我省廣大干部群眾爭相學習,大家表示,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17年多的時間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真抓實干,進行了深入的實踐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理論思想,對福建的改革開放作出了歷史性貢獻。我們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科學理念、寶貴經驗和優良作風,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為加快實現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的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宏偉藍圖,作出更大貢獻。
學習時報在配發的編者按中說,《習近平在福建》反映的主要是習近平同志離開福州市,先后任省委副書記、省長期間的領導工作經歷。在省委、省政府工作期間,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真抓實干,抓住歷史機遇,對福建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這組采訪實錄,通過對當年班子成員、身邊工作人員、專家學者、記者等人的訪談,還原了習近平同志在省委省政府工作期間大刀闊斧、超前謀劃、開拓創新的領導風范,展現了他率先帶頭、親身示范、勇于擔當的工作作風,彰顯了他心系基層、心系群眾、心系民生的赤誠情懷。
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習近平在福建》采訪實錄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供重要范本和生動教材。發改系統干部職工要把對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厚愛戴之情,轉化為做好發展改革各項工作的思路舉措,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強大動力,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助力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更好發揮有效投資關鍵作用,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以重大項目為抓手,進一步穩定產業鏈和供應鏈,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加快實施數字政府提升工程和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打響“馬上就辦”電子政務服務品牌,建設高水平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努力把福建建設成為智慧社會和數字經濟的高地、數字中國的樣板區和示范區。要把抓好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作為推動新時代生態省建設的重大舉措,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以更強的本領、更優的作風,為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作出應有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17年多的時間里,始終心系基層、心系群眾、心系民生,濃濃的民生情懷令人感動。”省民政廳有關負責人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記政府前面的“人民”兩個字,代表人民的利益,為人民謀利益。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我們要從習近平總書記身上汲取榜樣力量,更加自覺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把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貫徹落實到民政領域,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切實維護好人民群眾尤其是困難群眾的利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說,習近平總書記在閩工作期間,特別重視“科教興農”工作,積極探索和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省農業農村部門一直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當年的思路,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持續完善全省6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成立省農業科技創新聯盟,開展科技助力鄉村產業振興“千萬行動”,組織千名農業專家進千村為萬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技術服務。今年,將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強化人才與科技支撐,大力推進品種優良化、農業設施化、農業信息化等重點工作,不斷推進福建特色現代農業建設,為鄉村振興注入科技創新動能。
省水利廳干部群眾表示,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堅定不移推進“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圍繞構建山海兼顧安全可靠的防洪澇保障體系、資源節約空間均衡的水資源保障體系、人水和諧健康穩定的水生態保障體系、資源共享系統完整的信息化保障體系,統籌解決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安全問題,把治水興水這一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大事辦好。
《習近平在福建》首篇講述了習近平同志指導南平市打造科技特派員樣板的故事,在南平市科技特派員中引發熱烈反響。“南平是科技特派員制度的發源地,我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夯實農村工作基礎’的總要求,在建立利益共同體、推動科技進步、培育新型農民、促進精準脫貧、加快產業升級、激活人才隊伍等方面扎實推進并取得豐碩的成果。”南平市科技局局長黃艷珠說,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20多年來,南平已派出10批次1.26萬名科特派。接下來,南平還將繼續發揮科技特派員發源地優勢大膽創新,鼓勵科技特派員和團隊建立利益共同體,打造科技特派員制度升級版,把創新動能播灑到田間地頭。
“1998年和2000年,習近平總書記兩次深入下岐村入戶調研、訪貧問苦,在他的積極倡導和大力推動下,下岐村采取分期分批、全面搬遷的辦法,3年內建房339幢,全村511戶2310名船民全部搬遷上岸。”福安市下白石鎮下岐村黨支部書記鄭月娥說,自此,連家船民的生產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漁民從單一的捕撈業,擴展到水產養殖業、海上捕撈業、商貿服務業和工程建筑業。去年,下岐村民人均純收入達22814元,村集體收益63萬元,真正實現了祖祖輩輩漁民“住有所居、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幼有所學”的美麗家園夢。
“《習近平在福建》首篇回顧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長汀水土流失治理的高度重視和關心,再次提醒我們如今的治理成果來之不易,接下來更需久久為功、持之以恒地保護好生態環境。”長汀縣水土保持中心主任岳輝感慨地說,2019年,長汀吹響了水土流失精準治理深層治理進軍號,提出至2020年底水土流失率下降1個百分點以上。今年,長汀計劃投資3.21億元,實施治理重點、綜合提升、生態示范三大工程21個項目。截至目前,已超額完成植樹造林及灌草等16.75萬畝,下半年將開始進行工程治理措施五大項目,今年計劃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9.45萬畝。
“讀了采訪實錄后,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馬上就辦’‘真抓實干’工作要求又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羅源縣松山鎮人大主席周孟希介紹說,連日來,為推動福州臺商投資區松山片區產業發展,一線干部按照“以人民為中心”的殷切囑托做好項目用地征遷工作,贏得群眾對項目建設的踴躍支持,短短9天時間就完成了涉及2個行政村、931戶的545畝項目用地征遷簽約,創下羅源縣征遷簽約新速度,體現出“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理念在推動工作中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