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漆線雕。中國青年網記者 周學磊 攝
中國青年網廈門電(記者 周學磊)2017年9月19日,由中央網信辦協同文化部聯合主辦,中國青年網、中國手藝網承辦的“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型網絡傳播活動福建行來到首站廈門。
福建省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源大省之一。中原古代文化遺產隨著移民傳入福建后,與當地古閩越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帶著濃郁海洋文化特點的閩文化,同時也保存了大量中原地區已經消失的傳統文化。
據福建省文化廳副廳長陳吉介紹,福建省目前共有七個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遺名錄,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30項,國家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09人。廈門市有國家級非遺項目11項、省級非遺16項、市級項目36項。
惠和影雕是福建省省級非遺項目,李雅華女士為其傳承人。它以石板為畫布,以鋼鏨為畫筆,通過婦女巧手,“滴水穿石”般刻出一幅幅美麗的風景。這是一種閩南民眾喜聞樂見的非遺技藝,民間稱其為“蘇杭刺繡繡絲綢,閩南刺繡繡石頭”。 據稱,每一幅影雕都需經過上億次的敲鑿,對腕力、眼力、專注力要求極高。
漆線雕,是廈門歷史悠久、獨具特色的民間手工藝精品。廈門蔡氏漆線雕第12代傳人蔡水況,首創了裝飾于瓷器盤瓶的漆線雕藝術,他將漆線雕圖案做成獨立的裝飾藝術品,這種裝飾藝術品很快便成為現代漆線雕的主流產漆線雕也從一個小小的民間工藝品,走進了藝術的殿堂。2006年,廈門漆線雕技藝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漆線雕做工精細雅致,形象逼真生動,風格古樸莊重,畫面栩栩如生,堪稱藝苑奇葩,中國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