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忍不住想問,在我們將“國際化”這個標簽越來越頻繁地貼在本土歌手、音樂身上的時候,到底又有幾首作品是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又到底有幾位歌手能配得上國際化這個標簽?其實是屈指可數的,可以說很多時候我們看到某些音樂文案上所標榜出的“國際化”不過巧借名目罷了,退一步來說,即便真的是國際化制作水準,然而卻也沒有幾位歌手能扛起“國際化”這面大旗,始終,高水準的制作需要的是實力相當的歌手來駕馭才完美。說了那么多,有人一定會問,那到底什么作品在制作上最能彰顯出國際水準,且歌手的表現能扛起“國際化”這面大旗的?不說太遠的,近期張靚穎發表的新單曲《Battlefield》就是最佳的范例。
《Battlefield》是張藝謀導演的年度巨作,電影《長城》的推廣曲目。既為推廣曲,自然是想借著歌曲的宣傳效應讓更多人關注到這部電影,而重點在于片方對于電影《長城》的推廣并不想僅限于在國內,更希望在國際上得到關注,于是打造一首具有國際化水準的推廣單曲是刻不容緩的事情,而《Battlefield》就具有這樣的標準。歌曲的幕后班底相當強大,由國際知名音樂人Timbaland操刀監制,King Logan、Paul “P.J.”Morton作曲,完全是國際出品、國際制作,絕不巧借名目。其中特別要提到的是Timbaland,對歐美音樂有所了解、關注的朋友對他都不應該陌生,他可是美國大師級別的音樂制作人,更是多首歐美暢銷單曲的締造者,與其合作的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大牌藝人,由此可見Timbaland的影響力,這在很大的程度上賦予了《Battlefield》極高的含金量以及品質性。
此外,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由張靚穎演繹《Battlefield》也為歌曲起到了錦上添花的效果。一方面在于,這是她與音樂大師Timbaland之間的合作充滿了默契,換言之這不是他們的第一次合作,實際上早前雙方就有合作的經驗,張靚穎成功進軍歐美市場,Timbaland是重要的幕后功臣;另一方面在于,《Battlefield》不但具有相當高的品質性,同時也有很大的演繹難度,需要的是一位具有實力的國際化歌手來擔當大旗,在目前國內可選的歌手中,也只有張靚穎能完美駕馭;再一方面,張靚穎在歐美樂壇受關注程度日益增加,由她來演繹這首要面向國外推廣的《Battlefield》還是能起到很好的推廣作用,引起更多人關注。
而《Battlefield》作為電影《長城》的推廣曲,首先歌曲在制作、編排、演唱上的確精良,其次,貼合了電影《長城》的精髓、氣質,圍繞著所要展開的情節進行打造。結構上,歌曲并不繁復,還有一種一氣呵成的大氣感,而編排上,也盡可能地從簡處理,只用鋼琴、鼓點、弦樂作為主要演奏樂器,突出不同的氛圍感。開場以鋼琴的演奏切入營造出了一份凄美的效果,凝重的鋼琴聲帶出的戰火前的寂寥而凄然。張靚穎的聲音在鋼琴聲的映襯下感染力十足,不得不說她對情緒的拿捏相當精準,帶著些許哭腔見好就收,聲音的凝聚力、代入感都很強,一瞬間仿若就讓聽眾置身在那硝煙滾滾的戰場,面對的是那凄涼、落寞的沖擊。在經過鋪陳后,后半部分逐漸加入了鼓點、弦樂的演奏,歌曲也開始變得大氣、磅礴起來,這能讓人聯想到“長城”的宏偉,“戰場”的激烈,張靚穎的聲音力量開始爆發,極寬的音域為這一份大氣、磅礴再添幾分推動力,帶來了最高潮,最終是令人深陷在這用聲音、氣場營造的氛圍中無法抽離。
《Battlefield》用西方音樂人的表現手法展現出了東方歌手的聲音魅力,中西元素的融合顯得渾然天成,毫無違和感,無愧成為中西合璧的經典。此外,《Battlefield》的成功與精彩也取決于制作的超高水準與張靚穎獨具魅力的國際范兒,兩者缺一不可。而作為電影《長城》的推廣曲,《Battlefield》恰到好處地將影片的精神內核通過音樂完美呈現,讓人在聽著張靚穎“講述”著這個古老故事的同時也猶如置身在那古戰場之中,感受了一場“戰事”,繼而對電影《長城》期待不已。(樹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