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市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開幕,市長劉可清代表市政府向大會做政府工作報告,回顧總結2014年政府工作,提出了2015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并提出八個方面的工作建議。
昨日,市長劉可清代表市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劉可清說,過去的一年,我們在克服困難中前行,在抓住機遇中提升,在謀劃未來中轉型,做到穩中有進、穩中有為,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在市委堅強領導下,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有效監督和大力支持下,全市人民齊心協力、艱苦奮斗的結果。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建設自貿試驗區的開局之年。劉可清說,我們要牢牢把握中央支持福建加快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發揮好經濟特區服務全國全省大局的排頭兵作用,努力推進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報告關鍵詞點擊
轉型升級
>>回顧:我市堅持穩中求進,科學研判、多措并舉,加大經濟運行調度,在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同時,也為轉型升級創造了有利條件。
>>展望:圍繞抓龍頭、鑄鏈條、建集群,聚焦重大產業項目,著力提質增效升級,在優化結構中穩增長,在創新驅動中促轉型。
智慧城市
>>回顧:我市深入創建國家信息消費示范城市、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獲批國家數字家庭應用示范產業基地,入選寬帶中國示范城市。
>>展望:加快發展云計算、大數據、北斗衛星應用等產業集群,推進信息消費和數字產業園建設。
自貿園區
>>回顧: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廈門自貿試驗區,面積43.78平方公里,賦予投資自由化、貿易便利化、金融國際化等先行先試權限。
>>展望:全力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緊緊抓住制度創新這一核心,形成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基本制度框架。
一帶一路
>>回顧:第18屆投洽會聚焦“一帶一路”戰略,構建中國-中東歐國家投資合作平臺,國際投資風向標作用更加凸顯。
>>展望: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繼續實施外貿穩增長政策措施,推動外貿轉型升級。
社會治理
>>回顧:以美麗廈門共同締造促進社會治理創新,403個村居建成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獲評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城市。
>>展望:堅持“核心在共同、基礎在社區”,積極探索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城鄉治理體制機制,創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
生態文明
>>回顧:劃定生態控制線981平方公里。島外四區一次性通過國家生態區驗收。著手整治島外9條溪流污染源,46個村莊實施污水就地處理。
>>展望:加快建設國家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市,扎實推進海洋生態治理和岸線保護。實行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 本版文/本報記者 黃懷 制圖/張平原
回眸
2014
美麗廈門戰略規劃加快實施
穩增長
新開工35個重點項目
去年全市重點項目實現新開工35個,總投資達391億元以上。地鐵1號線全面施工,2號線跨海段正式動工。島內火車站改造進展順利,今年春運期間投入使用。翔安機場選址獲批,完成6平方公里填海造地。高崎機場T4航站樓建成啟用。
國際領先、國內首個遠海自動化集裝箱碼頭試運行。廈成高速建成通車。
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大壩動工。電力進島第四通道投入運營。
利用外資獲得重大突破,全年新批外資項目416個,其中總投資超億美元項目19個??偼顿Y62億美元的臺灣聯電12寸晶圓片項目獲批落地,總投資7億美元的日本電氣硝子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項目開工建設,總投資120億元人民幣的天馬微電子二期將與一期項目配套形成產業優勢,總投資20億元人民幣的ABB工業中心是該集團在海外投資建廠的第一個項目。
調結構
會展旅游業持續增長
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49.4%,機械、電子兩大支柱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5.3%。軟件信息服務、生物醫藥、文化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分別增長24%、32%、12%。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2.9%。獲國家各類科技立項508項,當年到位資助資金4億元。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51家。軟件園三期入駐企業357家。
舉辦展覽200場、會議4177場,均比往年有較大增長;接待境內外游客5338萬人次,增長14.5%;旅游總收入722億元,增長16.3%。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為7065億元和6644億元,增長10.7%和13.7%。將廈鼓旅游客運航線轉至東渡和嵩嶼,合理分流游客和居民,實現客輪升級,全面提升鼓浪嶼旅游環境和品質。劃定生態控制線981平方公里。
促改革
精簡、下放審批事項
政府工作機構由45個減至39個。精簡、下放審批服務事項295項,網上審批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多規合一”使建設項目審批效率大幅提高。
自貿試驗區創建取得重大進展。廈門自貿試驗區面積43.78平方公里,被賦予投資自由化、貿易便利化、金融國際化等先行先試權限。逐步推行關檢“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模式,加快構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
擴大出口信保扶持覆蓋面,受惠企業近2000家,增長一倍。
新增商事主體7萬多戶,增長80%。
民間投資增長41.5%,占全社會投資比重超過四成。
惠民生
統一城鄉低保標準
建成公共自行車道136公里。嚴管建筑廢土砂石,整治渣土車,淘汰黃標車1.7萬輛。道路清洗面積增加100萬平方米。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5.3%。
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七成以上。建成中小學項目17個,開建公辦幼兒園20所,分別新增學位2.3萬個和5000個。
新增病床位2000張。第一醫院內科綜合樓、弘愛醫院、龍邦婦產醫院等動工建設,市兒童醫院投入使用。
實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積分入學,取消招收高中擇校生。
全年新增就業18.3萬人。
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由390元提高到430元。實現本市參保人員省內異地就醫即時結算。試行省外就醫就地一站式結算。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人均達2838元。統一城鄉低保標準,每人每月提高到550元。
建成保障性住房1.3萬多套,開建5000多套,選房分配1.2萬多套。
智慧醫療建成全市門診預約統一平臺和健康醫療云平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廈金號”盾構機刀盤順利下井2025-04-2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