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創建提升翔安城區品質,圖為新店祥福路夜景。
海滄義工聯盟的義工和孩子一起動手做手工。
“拒絕危險駕駛安全文明出行”簽名。
小志愿者在中山路倡導大家講文明。
一份名為“全市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向廈門看齊’的活動”的文件,最近悄悄在莆田掀起了一股“廈門風”,前日的《湄洲日報》,就用大篇幅在頭版報 道了廈門的文明亮點。這不禁引起了人們的好奇,為何其他城市要“大張旗鼓”地宣傳廈門?不止莆田,近年來,國內許多城市都先后來到廈門“取經”,他們說: “我們向中央文明辦了解如何推進城市文明創建工作,中央文明辦說,你們要學,就到廈門去看看吧。”為何廈門經驗會吸引著他們遠道而來學習?
答案,就藏在一份榜單里。在2015年全省文明城區測評情況中,廈門市再獲佳績。測評成績前六名,廈門市就占了5個名額,分數相對低點的同安區也排在所 有參評的26個城區中的第11名,處于全省中上水平。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方面,六個區更是一致取得97分的最高分。
為何廈門能在文明測評中取得如此高分?今天,就讓記者為您進行解碼,一起數數廈門文明創建的高分點都在哪。
解碼1
美麗廈門共同締造 營造良好文明氛圍
在廈門,無論寒暑,穿著紅馬甲、戴著紅帽子的志愿者隨處可見。藍永生、王忠武、施素娥……志愿者們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明星,有的人在媒體上看到他們的事 跡,主動加入志愿者隊伍;還有人享受到志愿服務后,帶著家人參與到志愿者隊伍中,從讓一個座位、伸一把援手、給一個微笑、撿一片紙屑等小事做起。現在, “有困難找志愿者,有時間做志愿者”成了流行語。
這種漸漸凝聚起的“共同精神”,讓廣大市民和志愿者主動走上街頭,參與到文明交通督導行動和潔凈家園等工作中來,為文明城區建設營造了良好的氛圍。這背后,與“美麗廈門共同締造”有著密切的關系。
“家是自己的,自己建才最美麗。”自2013年9月起,廈門在島內思明區和島外海滄區試點的基礎上,在全市開展“美麗廈門共同締造”活動,讓群眾共同參 與社區建設,在共治中共享實惠。而“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理念,也像陽光一樣照射在文明創建的進程中,將城市一點點照亮,讓文明之樹成長得越發茁壯。
于是,曾經漠不關心的每一件屬于別人的“小事”,都成為了“我們”的大事,也為文明城區建設營造了良好的氛圍,也成了廈門能取得高分的重要因素。
解碼2
主動作為常抓不懈不斷提升市民素質
這次的文明城區測評,采取的是暗訪的形式。由省文明委組織考評組一共13人,分六個小組進行實地考察。也就是說,成績不佳,想要臨時“補課”,幾乎是天方夜譚。
但作為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的廈門,早就打好了底子——連續13年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各區、各職能部門在文明創建過程中,認真履職,主動作為,常抓不懈。與此同時,不斷創新創建方式,不斷提升市民的素質,推動創建工作制度化、常態化。
在繼續健全完善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褒揚激勵機制的過程中,人們可以看到更多凡人善舉,他們的事跡登上了“道德講壇”,進入機關、企事業、學校乃至社區巡 講。在進一步建立健全科學的督促檢查和考核機制的過程中,人們可以看到日常巡訪的力度加大了,新組建的市民“文明巡訪團”,常常深入食品行業、窗口單位、 公共場所等開展巡訪,及時收集問題并反饋給相關部門,推動重點、難點問題的解決。
在接到省文明城區的測評通知后,市委文明辦立即向市文 明委領導匯報。并得到高度重視,要求文明辦立即進行全面布置安排,并親自帶隊現場督查。各區隨即組織召開文明城區測評迎檢工作動員部署會,各區一把手親自 進行動員部署,成立由各套班子領導掛帥的督查小組,按照分片包干的原則,持續開展聯合督查、現場督辦。
解碼3
以系列活動為抓手常態化推進文明創建
上個月,我市啟動了第二個市民公共文明行為示范月活動,倡議“美麗廈門,文明出行”,同時,由市委文明辦和本報聯合組建的“文明創建暗訪團”也將鏡頭對 準了交通亂象,開展新一期文明測評,近期各區正緊鑼密鼓地針對曝光的問題進行整改。在廈門,各類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持續開展,讓市民有了參與創建的 實際載體和平臺,使文明創建在我市不間斷、常態化地進行。
市、區文明辦積極對照中央、省文明辦提出的創建任務和重點工作,在創建中研判在先,開展在前,加快部署我市文明創建提升工作,定期召開研討會,細化分解任務,嚴格落實責任,跟蹤工作進展,將文明創建落在實處和日常工作中。
在摘得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后,我市提出了打造“全國文明城市典范城市”、“全國公共文明行為示范城”的創建活動,全市廣泛開展“文明小白鷺,陋習我 說不”活動,啟動廈門市“市民文明行為示范月”,建成一批市民文明行為示范基地,從提升市民公共文明行為入手,推動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
各區、各有關部門開展各具特色的各類創建活動,如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和南普陀寺聯合發起踐行垃圾不落地等六類公共文明準則的“善心善行365”活動,公安交警部門成立“義務交警隊”,開展“呵護斑馬線”行動。
今年,我市積極爭創“學雷鋒志愿服務模范城”,全市現有注冊志愿者45萬余人,學雷鋒志愿服務隊3000多支,發布了涵蓋四大類620個志愿服務項目的《廈門市經常性學雷鋒志愿服務項目手冊》,蓬勃開展的各類志愿服務活動譜寫著城市文明的新篇章。
針對文明創建中的難點問題,市委文明辦聯合本報組建“文明創建暗訪團”,創新工作機制,每月根據群眾投訴反映的公共文明行為熱點問題確定專題,對各區展開暗訪和測評,曝光暗訪情況,督促責任部門加大力度推進整治工作,有效提升了城區文明指數。
迎檢期間,市、區文明辦認真對照《測評體系》,工作人員深入現場逐項督查,發現問題即刻向相關單位發出創建督查整改通知書,推動問題解決。“日常勤學”加上“考前沖刺”,使廈門在各項文明測評中屢屢交出優秀的成績單。
解碼4
從未成年人抓起種下城市文明種子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全省文明城區測評中,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成績格外亮眼,六區測評得分均為最高分97分。孩子的文明成長影響著城市未來的文明發展,通過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文明教育引導,文明的種子被植入廈門小小接班人的心中,正茁壯生長。
在廈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孩子們喜愛的各種方式融入他們的成長過程。以重要節日為契機,全市廣泛開展“中國夢”主題教育、中華經典誦讀活動等思想教 育實踐活動,培養未成年人的道德情操;開展爭當“文明小白鷺”、“校園文明博客節”等活動,引導孩子認知并踐行文明行為。市教育局編寫了《社會主義核心價 值觀學科教育指導綱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小學課堂的36門學科中,思明區推出動漫課堂,用卡通形象和活潑語言生動講述“大道理”,這些創新之 舉讓孩子們更快樂地接受核心價值觀的理念。
全市目前設有39個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成18所鄉村學校少年宮和31所城市學校少年 宮,豐富了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陣地。建成市、區兩級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并為中小學配備專兼職心理教師,通過有效的心理引導,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 觀。我市還以文明校園創建為抓手,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在老師們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榜樣引導下,孩子們的道德修養和文明素質得到良好的提升。
>>榜單
2015年
全省文明城區測評
第一名:思明區總分97.066分
第三名:海滄區總分97.011分
第四名:集美區總分96.649分
第五名:湖里區總分96.602分
第六名:翔安區總分96.474分
第十一名:同安區總分95.289分
【原聲】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黃鶴麟:
形成創建長效機制
在全省文明城區測評中,廈門取得了優異成績。這是我市“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行動深入人心的成果,市民的共同締造精神逐漸形成,對創建工作的支持率、參與 率顯著提高,廣大市民和志愿者弘揚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共同締造精神,主動走上街頭,參與文明交通督導行動和潔凈家園等工作,為文明城區建設營 造了良好氛圍。這份優異成績是對我市文明創建工作的肯定,更是壓力和鞭策。雖然此次測評中我市六區成績優異,但是也應當清醒地認識到,部分島外城區的城市 化水平還是不及福州、泉州等城市的主城區,部分區域的攤販占道經營、交通亂象等問題在整治過后又有所回潮。下一步,我們要繼續強化共同締造理念,深入發動 群眾參與,加強社區書院建設,培育居民共同精神,共同建設美好家園。要以發現問題為導向,以市民需求為導向,推動解決城市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優化城市 環境秩序,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形成長效機制。圍繞建成“全國文明城市典范城市”的目標,引導市民從日常小事做起,養成公共文明行為習慣,讓更多人受到廈門 溫馨、文明、美麗的熏陶和影響。(記者何無痕衛琳)
思明區廈港街道辦事處主任、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王一青:
發動城市義工參與
思明區文明創建,早在多年前就已摒除“突擊式”、“戰役式”的文明創建模式,常態化和長效化的創建機制已經逐步完善,市民在城區文明創建中的主體地位越來越明顯。
在思明區,城市義工成為文明城市創建的生力軍,他們的存在,讓城市的文明氛圍更加濃厚。目前,思明城市義工協會已實現空間、時間、年齡段三大全覆蓋,源 源不斷地釋放著正能量,刷新著思明區文明的新高度。已經持續開展近一年的大型公共文明倡導行動——“善心善行365”,從小處入手,從實處發力,已得到各 行業協會、慈善公益組織、自治組織的積極響應,輻射帶動3000余家單位、上萬名義工積極參與。(本報記者吳曉菁)
湖里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文國清:
打造文明創建品牌
2013年以來,湖里區創新開展文明創建標準化、精細化、品牌化、常態化、責任化建設,走出一條用制度化確保常態化的新路子,并在此基礎上涌現出了十大 文明創建品牌:率先打造社區書院“六化”建設的品牌;在全國率先打造出志愿服務制度化建設的品牌,金安社區獲評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率先全省打造出交通 路口語音督導品牌,成為文明湖里一道亮麗風景線;率先全省打造文明創建“五化”建設的品牌,實現了由被動創建向主動創建的轉變;率先全省打造出小街小巷綜 合整治的品牌,協調整合各個部門力量,完成了對“村改居”社區200條小街小巷的整治任務。(本報記者郭筱淳)
集美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黃新聰:
建立日常巡查機制
集美區多措并舉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常態長效,建立問題-整改-回訪巡查機制,實現文明創建工作共建、文明創建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我們成立了日常巡查組, 以群眾關心、關系到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為重點,開展日常巡查,將發現的問題匯總通報全區,并督促整改,及時回訪,發現未及時整改的,把相關情況通報區效能 辦予以處理。此外還建立了“集美區城管辦”微信群開展文明創建工作,讓各職能部門第一時間接收存在的問題、第一時間部署整改。集美還創新探索常態化工作機 制,細化創建任務指標到“文明創建一個具體事項只由一個責任單位負責”,杜絕推諉扯皮,并在此基礎上建立文明創建區級暗訪組,做到文明創建常態化。(本報 記者應潔)
海滄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章國炎:
引入“互聯網+”思維
在海滄,文明創建工作中專門引入了“互聯網+”思維,通過建立“文明創建工作群”等微信群,健全完善工作機制,及時發現、解決問題,做到有呼必有應,問題處置有始必有終,得到老百姓的認可和肯定。
我們還在全區發起倡議,堅決對不文明行為說“不”。同時,通過文明禮儀、文明交通等‘八個文明’的美麗行動來落實,每一個文明項目都由一個單位來牽頭落實。
如今的海滄,只要有大型活動,就有海滄兩岸義工聯盟成員以及“小袋鼠”們的身影出現;以“兩岸陽光故事家族”周末親子故事會為代表的社區書院活動則通過 文化熏陶、匯聚道德力量等方式由“微”入心引導市民文明創建的意識……海滄還注重突出對臺特色,發揮臺胞義工的示范作用,讓文明成為常態。(記者楊繼祥林 岑通訊員林曉蕾)
同安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王春松:
形成立體式督查網
同安區委、 區政府高度重視,立足長遠,建立文明創建工作長效機制。首先,堅持常態化的督查機制。由區委常委帶隊,堅持每月一次到各個鎮街場進行督查,并常態化地堅持 下去。其次,同安區把文明創建的基礎工作納入日常的管理。特別設置了同安文明衛士電子督查系統,從市容市貌、環境衛生、土頭垃圾以及交通問題進行無縫對接 督查。督查人員不僅來自區文明創建相關部門,更多的是來自一線鎮街、村居的工作人員,形成了立體式的督查網,每月督查完了就及時整改,高效有序。此外,在 每個月綜合考評后,對末位進行約談,并就其日常工作,與文明單位的標準相結合。最后,研究對現有文明單位日常管理的特殊機制,強化管理。(記者盧漳華 吳耀東)
翔安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陳書東:
社區書院“遍地開花”
作為廈門最年輕 的行政區,翔安的文明創建起步遲,但這些年的成效卻很明顯。近來,我們以打造“新興街”文明示范街為引擎,強力拉動全區的文明創建工作,不斷被老百姓點 “贊”。只有堅持為民惠民,注重創建實效,并把共同締造的理念注入其中,我們的文明創建才能擁有永續的動力。
實踐證明,翔安的文明創建,離不開“常”抓“長”管的長效機制,離不開各個部門、志愿者們形成的合力,而翔安“遍地開花”的社區書院也在傳遞正能量、培育共同精神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這些年翔安的發展日新月異,我們的文明創建,要與新區建設同步甚至更加超前,只有這樣,翔安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才能擁有更加穩固的基礎。(記者王元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