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園概覽
面積>>
占地約4085畝
定位>>
集文化休閑、康體健身、生態體驗于一體的大型園林
進展>>
一期工程預計今年下半年完工,整個項目預計于后年完工
天馬山上,一座大型郊野公園即將呈現在市民面前。近日,記者從集美區建設局了解到,天馬山郊野公園已于日前完成整體設計,一期工程已動工。據介紹,集美區天馬山郊野公園與海滄區蔡尖尾山郊野公園、翔安區香山郊野公園和同安區西山郊野公園為全市新建的四大郊野公園。公園規劃占地約4085畝,總造價約2.2億元,擬分三期施工,整個項目預計于后年完工。
公園效果圖
建成后,這里將成為集文化休閑、康體健身、生態體驗于一體的大型園林,并計劃與相鄰的美人山、大帽山綠道“串聯”,為市民登高健身、戶外休閑提供優質場所。
美
公園建設結合生態保護,可邊登山邊賞景
集美天馬山其實是不少攝影愛好者的“秘密基地”——從山頂眺望,廈門對金門,同安連翔安,集美學村和新城風光盡收眼底。為了更好地發揮天馬山的自然資源優勢,有關部門結合天馬山現狀及周邊環境,進行綜合規劃設計。據項目代建方——集美城市發展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天馬山郊野公園的建設將與當地生態環境的開發保護相結合,融入集美的地域和文化特色。森林景觀、水庫景觀、山石景觀以及歷史文化元素將是這個公園的最大特色。天馬山的最高峰位于西南部,海拔近393米,北臨大帽山和美人山,森林覆蓋率高,山上有臺灣相思樹、木荷、香樟等,負氧離子含量高,堪稱天然氧吧。
公園效果圖
天馬山上有一座天馬山水庫,據測算,水庫常水位標高約39.2米,是一處風景優美的休憩場所,計劃將在水庫邊建一座休閑茶樓以及涼亭、廊架,豐富公園的服務功能。此外,結合天馬山現狀,將因地制宜規劃設計一些露天舞臺廣場、兒童樂園等休閑廣場,作為鍛煉、休憩場所。
趣
設計休閑自行車道,還有懸挑式“空中棧道”
去年底,天馬山郊野公園已經啟動一期建設。一期工程面積約98.16畝,投資額約3000萬元,主要建設入園道路及園區廣場、休閑連廊、配套設施等,一期工程預計今年下半年完工。目前正在建設的入園道路,入口位于同集路原天馬種豬場。據悉,公園將有四個出入口,每個出入口都配套停車場,公園內將禁止私家車通行,以達到人車分流的目的,游人下車步行或租賃自行車騎車上山游覽。
據介紹,天馬山的自行車道將分為供游客騎行的休閑自行車道和專業自行車賽道兩種,未來將成為舉辦山地自行車賽事的場所。結合公園現狀,專業自行車賽道長度約為6公里,海拔落差約有100多米,地面以原始山路為主,硬化面積將不超過道路面積的10%。此外,在公園的每個入口將設自行車驛站,共規劃500個自行車位供游客租賃、停放自行車。
入園的步行道將結合山體原有的森林景觀、山谷溪流走向進行設計, 在沿途形成林蔭流水、鳥語花香的氛圍,讓游客在漫步中充分融入大自然。在不破壞自然景觀的基礎上,將在地勢較為險峻的路段增設懸挑式“空中棧道”,增加探險性和趣味性。
雅
充分挖掘人文底蘊,融入地方特色元素
天馬山不僅是一座大森林,還是一個有故事的所在。天馬山之所以叫天馬山,有人說是因為山的東北、東南和西南面山勢較陡,形似天馬騰空;也有人說,在孫坂南路看天馬山猶如天馬飲海水,故名“天馬山”。為充分挖掘和弘揚人文歷史,公園在規劃建設時融入了不少地方元素,比如,公園內的涼亭、廊架、休息用的茶室等建筑小品均會突出嘉庚風格和閩南特色。
在天馬山南麓,一座歷史文化古廟智門院,也被納入公園整體規劃之中。智門院是集美板橋張氏的祖廟,廟里供奉著保生大帝,在臺灣也有分爐。每年,從臺灣專程回到這里祭拜的人不計其數,現已成為廈門市涉臺文物保護單位。天馬山郊野公園建成后,人們在登山的同時,還能到智門院走走看看,領略當地的歷史文化。(記者 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