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廈門市中級法院舉辦2025年知識產權宣傳周新聞發布會暨“技術領域人大代表調解工作室”揭牌儀式,通報了《2024年廈門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和《強化知識產權司法保護 促推新質生產力發展20項措施》的有關情況,發布了《2024年廈門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
《2024年廈門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通報了涉及企業“出海”利益的及時保護、動物品種保護尺度的厘清、技術秘密的高效保護以及涉人工智能侵權認定等10件典型案例情況。據悉,去年僅廈門市中級法院知產庭就有12件次與新質生產力密切相關的案例入選國家級、省級典型案例,其中涉“小紅書”數據侵權案入選中國法院50件典型知識產權案例、福建法院參考案例。
《強化知識產權司法保護 促推新質生產力發展20項措施》聚焦科技創新主題,圍繞知識產權審判突出問題,從10個方面提出20條切實可行的措施。據悉,廈門法院通過“案例培育-規則提煉-機制構建-治理延伸”四維聯動,實現司法保護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預防-保護-救濟-促進”全鏈條司法保障。
記者從會上獲悉,2024年,廈門法院審理各類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3564件,審結3630件,同比分別上升11.72%、12.71%。從審級上看,新收一審案件3414件,同比增長16.08%;新收二審案件150件,同比下降39.76%,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一次性解決的成效不斷凸顯。
(海西晨報記者 陳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