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廈門市民政局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2年我市社會組織專項整治行動取得的成果。去年來,我市通過打出三項整治“組合拳”,有序整治社會組織各類違法違規行為,推動強化行業經營自律,助力優化營商環境。
內容最多,力度最大,整治時間最集中,是去年社會組織專項整治行動與以往相比所呈現出來的三大亮點。我市在常態化打擊非法社會組織和清理整治“僵尸型”社會組織的同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社會團體分支(代表)機構、社會服務機構非營利監管、行業協會商會亂收費等專項整治行動,推動社會組織在減輕企業負擔、優化營商環境、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等方面積極發揮正能量。
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鄔仁剛介紹,三項整治工作的主體不同、任務也各有側重。其中,社會團體分支(代表)機構專項整治行動主要針對其分支(代表)機構在設立、管理、運行等方面存在的20種違規情形;社會服務機構非營利監管專項整治行動主要針對其違反非營利屬性的12項行為;行業協會商會亂收費專項整治行動主要針對社會和企業反映強烈的亂收費15種情形,進行自查自糾、清理規范和專項整治。
開展社會組織專項整治行動,目的是通過集中整治,去“存量”,遏“增量”,實現對社會組織違法違規行為的標本兼治、懲防并舉的治理效果。2022年我市民政部門登記的1692家社會團體中,88家設立分支(代表)機構共557個。通過專項行動檢查發現,13家社會團體的53個分支機構(代表)存在名稱不規范、連續兩年及以上未開展活動等問題,現均已整改到位;市級 396家社會服務機構組織開展非營利性自查,進一步健全規范內部制度和財務管理,社會服務機構的非營利監管得到強化;65家行業協會商會采取減免、降低、緩繳、取消等減負措施,為企業減輕負擔1226萬元,惠及企業3556家,5家協會商會積極為行業爭取政策扶持資金和補貼1017.472萬元。(廈門日報記者 翁華鴻 通訊員 張繼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