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薄餅
明朝重臣蔡復一,官高權重,奸臣嫉賢妒能,想方設法陷害他,就在皇帝面前極力舉薦他在四十九日內整理抄完朝廷歷年的九大箱書,否則就要治罪于他。浩瀚卷帙、時間緊促,迫于無奈,蔡復一夜以繼日地抄寫,顧不及飲食。李夫人見狀,深恐丈夫身體不支。于是就把面粉作成薄面皮,面皮攤上油飯和炒雜錦菜卷成圓筒狀,捧給丈夫食用,邊吃邊抄,既不耽誤抄寫又不誤吃飯,且耐饑又營養豐富,乃一舉兩得。
既然“薄餅”是李夫人首創,不難推測,當時“薄餅”用于膳食,應是把飯菜作成飯菜卷,便于邊吃邊工作,但取名“飯菜卷”太俗,就以面皮薄如紙而得名“薄餅”。爾后,蔡復一不但自己吃,還用于招待客人,從而流傳于民間。當然,隨著烹調技術的發展改良,“薄餅”已成為名小吃,人們就美其名曰“夫人薄餅”或“美人薄餅”。現閩南一帶,甚至東南亞華僑也鐘愛風味小吃——薄餅。
二、煎鱘
翔安,是廈門吃海鮮的首選之所。而煎鱘更是每個商家都會做的美食。
三、封肉
封肉,原名方肉。(閩南語“封”與“方”同音)是以形取名,即是大方塊肉之意。因此,翔安馬巷地區有大方肉、小方肉之說。大方肉就是如今的封肉,小方肉就是紅燒肉塊。此菜出自官廚之手。乾隆四十一年(1776),泉州府直屬通判移駐同安縣馬家巷(即今馬巷鎮),置馬巷廳,轄民安、同禾、翔風三里含金門島。馬巷廳衙門置馬巷鎮內,俗稱三府衙。清末年間,三府衙曾聘一大廚,名曰阿駁師。此師廚藝超群,做的一手佳肴,頗受官方人士贊賞,其中有一道名菜流入民間,就是大方肉(即封肉)。
這道名菜為何會流入民間呢?據民間傳說,馬巷三鄉臥龍邊有位小青年名叫陳劍貌,俗名“猴貌”,自小酷愛廚藝,為了提高廚藝,四處尋師學藝。聽說三府衙官廚阿駁師廚藝高超,就主動拜托有關人士認識阿駁大師,爾后經常到三府衙干粗活幫廚。他的老實、勤快、好學感動了阿駁師,阿駁師就收之為徒,并傳授一部分廚藝給他,其中有一道大菜就是大方肉。由于大方肉原汁原味,不添加任何現代調味精料,色澤金黃,口感滑嫩,作法獨特,色鮮味俱全,吃起來肥肉油而不膩,瘦肉香而不澀。很受廣大群眾喜歡,一時成為馬巷地區婚嫁宴席必上桌的一道大菜。陳劍貌廚藝學成出名后,又招有徒弟陳企巷、朱云泊(阿駁師還有另一傳人是其兒子黑局師)。解放后,民間宴席不怎么講究,有一段時間大方肉沒有宴席上過菜。改革開放后,老百姓經濟收入提高了,人們又講究起飲食文化,經陳火巷等老一輩廚師傳授,大方肉又出現在百姓宴席上,并培養出一些做大方肉的廚師,比較具代表性的有:黃福麗、陳全成等。此菜肴隨之流傳到全國各地。由于閩南語方于封諧音,方肉也就誤寫為“封肉”,也自然形成人們習慣性的寫法和叫法,而“封”有包的含義,封肉制作工藝也要用紗巾抱起來,這樣的命名也較科學性。“封肉”之名也就此確定。
四、地瓜粉條
芋圓粿,原名番薯粉粿。此菜出自明朝名臣洪朝選家宴。
隆慶初,有御史告發遼王違法諸事,洪朝遠時操刑部大權,朝廷命其前去勘查。赴荊州勘查時,遼王曾用木薯粉做的粿條,炒成菜肴招待洪朝選。雖粿條是低檔糧食制品,但經添加佐料,香油熱炒,且也可口,食之味美,給洪侍郎留下深刻印象。
就因勘查遼王之事,洪侍郎得罪當朝權貴張居正。事因張居正與遼王有私仇,其暗示洪侍郎應將遼王定為謀反罪,欲置遼王于死地。但經勘查,洪侍郎秉公執法據實奏章,認為遼王貪暴淫虐諸罪均有,惟獨沒有謀反之心。于是大違居正意圖,居正惱羞成怒,羅織罪名,唆使言官彈劾洪侍郎。
明隆慶三年二月,洪侍郎被削職回鄉。在家閑居時,看到家鄉農業因水源不足,地瓜為主食,地瓜粉豐盛,受遼王木薯粉粿條的啟發,他用盛產的地瓜粉為原料,將地瓜粉在鍋里攤成圓餅狀,后切成條狀添加當時盛產的文昌魚為佐料,油炒后拌上油蔥。此菜底料粗糧,但有海中佳品佐之,油蔥拌之,吃起來鮮香可口,不亞于御膳佳肴,嘗者稱絕,之后便成為洪朝選家宴必備大菜,隨之也成為新店鎮洪姓婚嫁第一道大菜。隨著時間的推移,此佳肴也就流傳翔安各地。后來圍堤造田生態受到破壞,文昌魚已成為珍貴難得的海產品,如今佐料已改變,該菜主要佐料已改成鮮海蠣。經改良,這一道菜也同樣是值得品嘗的美味佳肴。
五、海掃把
“海掃把”,本地諧音“咖扒花”,一種軟體生物,狀如小掃把,退潮后停留在灘涂上,漁民就會去挖掘。“海掃把”指長的軀體沒入淤泥中,整個淡黃色的肉體內部有一根牙簽狀的骨架支撐;皺褶的葉子部分呈傘狀裸露于灘涂面,表面長滿堅硬小刺,漁民只需兩手指就能從淤泥中輕易挖出它。處理“海掃把”時把傘狀部分剪除,拔去牙簽骨,混合鹽巴篩洗去表面黏稠膿液,切片后配上作料,是一道很爽口的海味。
推薦店家“金海岸紅磚厝海鮮大酒樓”
地址:翔安區大嶝街道雙滬村碼頭金門灣酒店旁
六、大嶝小鎮臺灣小吃
1、大腸包小腸:
大腸包小腸是臺灣相當普遍的小吃,炭火燒烤的大腸外皮微酥,內餡米粒飽滿,夾上風味絕佳的香腸,鋪上酸菜、小黃瓜、姜片與菜脯蛋等小菜,一口咬下肉汁四溢,滿嘴的美味。
2、花生卷冰淇淋:
當冰淇淋的甜,遇上沙質地花生的咸—這份咸甜咸甜滋味,就是臺灣宜蘭在地特色小吃—花生卷冰淇淋的正港古早味。花生卷冰淇淋是宜蘭人最傳統的古早味,也是外地游客來宜蘭游玩,不分春夏秋冬都愛吃的在地美食。就連叼嘴主持人小S在康熙來了節目上還不吝贊嘆之詞。
3、車輪餅:
來源于臺灣的車輪餅,是以紅豆主要原料制作的一種像車輪形狀的餅,所以為稱“車輪餅”。車輪餅在臺灣有50多年的歷史了。臺灣車輪餅以甜味為主,主要有紅豆,香芋,奶油,花生,香蕉,草莓,蘿卜絲,水蜜桃等。
4、銅鑼燒:
臺灣銅鑼燒,又叫黃金餅,因為是由兩塊象銅鑼一樣的餅合起來的,故而得名銅鑼燒。是一種烤制面皮、內置紅豆沙夾心的甜點,同時也是日本的傳統糕點,日本卡通人物哆啦A夢和哆啦七小子的最愛食品。
5、西門町臭豆腐:
西門町豆腐,是臺灣有名的小吃之一,在大嶝小鎮開張以來,就吸引了不少“尋香”而來的食客。逢年過節,更是排起了長龍。豆皮酥黃彌“香”,里面豆腐爽嫩可口,10塊錢一碗的價格還算地道,成為很多吃客的心頭好!
6、蚵仔煎
蚵仔煎是也叫海蠣煎,是臺南安平地區老一輩的人都知道的傳統點心,是以加水后的番薯粉漿里攪拌入蚵仔、蛋、蔥、蒜等食材所煎成的餅狀小吃。
除了以上列舉的幾款臺灣特色美食外,廈門大嶝小鎮·臺灣免稅公園還有海蠣炸、綠豆糕、鳳梨酥、栗子燒、墨條酥、豆腐乳、牛肉干、醬料和烤紫菜、臭豆腐、臺灣香腸等等,想品嘗臺灣美食,你只需要帶著你的食欲到廈門大嶝小鎮·臺灣免稅公園美食街,這里的美食會令你看著就感覺胃口大開,縱使是在讓人食欲不振的炎火夏日,也能瞬間打開你的味蕾,讓你一個接一個吃的停不下手來。
推薦店家“翔來呷薄餅”
地址:翔安區新店鎮新蓮路32號—新店中學往蓮河方向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