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單獨二孩”政策的實施,是堅持只要一個孩子還是迎接二寶的到來,成為許多家庭矛盾的焦點。二寶來了,大寶能接受嗎?面對兩個孩子,家長又該如何平衡好對他們的愛?為此,上周日集美區舉辦了一場“二寶來了怎么辦”的心理論壇。
令一些認為自己都一樣愛孩子的家長震驚的是,自己付出的愛孩子卻沒有感受到,因為孩子竟然痛哭流涕地“控訴”自己被忽略了。現場的心理專家們為家長們支了招。
論壇上,集美大學心理健康協會還公布了一份相關問卷調查(有效問卷1071份)。數據表明,中學生比小學生更排斥二寶的到來。集美區心理學會會長、集美大學心理咨詢中心副主任林贊歌老師對其中幾組數據做了點評。
中學生比小學生更加排斥二寶
調查顯示,84%中學生明確表達不想要二寶;而家長和小學生對二寶到來持拒絕態度的占57%和17%。大部分中學生比小學生更排斥二寶。
林贊歌老師認為,首先這與中學生正處于身心劇變時期,情感強烈而不穩定,精神需求大有關。此時他們希望父母和家人多關心、理解自己,而不是其他小屁孩;其次,中學生性意識普遍發展,已經出現情感朦朧時期,他們已有自己交往的伙伴們;三是中學生小大人的自我意識出現,很難接納比他們小許多的“小不點”,他們會視二寶為“外人”或第三世界的人(第一世界是他們自己,第二世界是父母),不愿意接納二寶;四是中學生長時間獨享父母的寵愛,習慣于當下的生活狀態,不愿意自己的愛被二寶瓜分或剝奪,生活模式被打亂。
而小學生對二寶的到來更多是對“玩伴”的期待,希望有個伴一起玩,排除孤獨與寂寞;57%的家長明確表達不想要二寶,說明家長可能受經濟壓力、工作壓力、養育精力的制約,或者考慮到大寶的感受等情況。
孩子普遍認為生二寶要和他們商量
數據還表明,97%的中學生和59%的小學生認為父母生二寶需要和他們商量。這反映出在孩子們的眼里,生二寶不單是父母他們自己的事,而且還和自己有關。因此,父母得與他們商量,這方面,中學生的感覺更為強烈。
林贊歌老師說,一方面,這與孩子年齡增大,自主意識增強有關,他們渴望得到尊重,參與家庭大事的討論。另一方面,由于孩子長期受到父母寵愛,二寶一旦到來,顯然會影響他們在家庭中資源和愛的占有份額,直接影響到他們的自身利益。所以,他們認為家長需要和他們商量,傾聽他們的意見,尊重他們內心的想法。
此外,孩子希望父母能夠和他們共同探討有關二寶的事情,在二寶事情上給他們信任和尊重,這也是孩子的獨立人格隨著年齡增長不斷豐盛的體現。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多考慮孩子的感受,決定要二寶,要預先告知大寶,讓大寶適應自己的新身份。
過半孩子擔心父母對自己的愛減少
71%的小學生、62%的中學生認為隨著二寶到來,父母會減少對大寶的愛。可見,一半以上的孩子擔心二寶的出生會剝奪原本屬于他們的愛。數據表明,年齡越小的孩子,越有這樣的擔心,而一小部分孩子堅決拒絕二寶的出生,他們的顧慮可能與此相關。而在對父母調查中,41%的父母也認同這樣的看法。“在現實生活中,隨著二寶的出生,父母會將更多精力轉移到照顧年幼的二寶養育上,往往忽略了對大寶更多的關愛。當‘橫空出世’的二寶將原本屬于大寶的愛奪走,大寶原本已經習慣的生活模式被打亂,會感覺很不舒服。”林贊歌老師說,父母如何給孩子真實的安全感、愛的感覺是十分重要的。父母不要因二寶的出生而忽略大寶,要經常與孩子溝通、交流,以擁抱、撫摸等方式讓孩子體會到父母對他的愛。
父母若要迎接二寶到來或者在照顧二寶方面,需要與大寶開誠布公討論,讓大寶知道自己曾經也是這樣被父母呵護過來,或探討二寶到來對這個家庭的影響,爭取大寶的理解與支持。
大多孩子認為父母會偏愛小的孩子
71%的小學生和62%的中學生認為父母會偏愛家中年齡小的那個孩子,41%父母也認同這種情況。“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對某個孩子有些偏愛的情況普遍存在,雖然有些父母會掩飾,認為自己對孩子很公平。”林贊歌老師說,對年幼孩子偏心的這種傾向,可能與人類的生物本能有關。對于幼小脆弱的孩子,父母總想給予更多的關愛和保護。
而與二寶對比,大寶可能正處在調皮搗蛋階段,不再那么可愛。當然,父母也想通過教導和規范大寶給二寶樹立一種榜樣作用,因此對大寶制定的規矩和批評指責就會更多。
其實孩子都有自己的判斷,父母是否一碗水端平,對自己的愛是怎樣的,大寶實際上是可以覺察到的。尤其對于長期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獨享父母的愛已成為一種習慣的大寶來說,當這種格局被打破,愛被分享,玩具也被瓜分,還要面對父母對其態度的變化,他們往往十分傷心。
心理學家在臨床的研究上發現,那些不被重視的孩子容易產生焦慮、自卑、抑郁等情緒。因此如何對大寶、二寶一碗水端平,考驗著家長的智慧,同時這也是協調大寶和二寶之間矛盾的秘密武器。
大寶擔心二寶來了自己要被送外地
4%小學生和16%中學生認為,假如有了二寶父母會將他們送到外地由其他親人照顧,13%的父母也有這樣的想法。
林贊歌老師說,有些家庭的父母因為沒有精力照顧兩個孩子,往往會將可以自我管理(會自己吃飯、走路、講話)的大寶交由親戚照看,大寶們的擔心是有依據的,這實際不利于大寶的成長。是否生育二寶,父母們也要量力而行,家中的經濟狀況,是否有精力同時照顧兩個孩子,都必須考慮充分。因為有了二寶而忽略了對大寶的關注與養育,是不可取的。
另外,強行將已經習慣與父母共同生活的大寶送達親戚處撫養,會讓大寶產生分離焦慮,影響他們的安全感和愛的需要,對他們造成心理創傷,影響他們身心健康成長。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提出了“童年陰影”理論,認為人的創傷經歷,特別是童年的創傷經歷對人的一生都有重要影響。因此,家長不管是否要迎接二寶到來,都要給每一個孩子快樂的童年和滿滿的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廈金號”盾構機刀盤順利下井2025-04-2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