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木偶戲
推薦人:泉州市木偶劇團團長王景賢
制敵術:36根細線無情變有情
提線木偶《鐘馗醉酒》
“給無知覺者以知覺,給無生命者以生命,把無情物有情化。”這就是泉州木偶戲的藝術精魂與魅力所在。
說歷史,可知最遲于唐末五代,就在泉州地區流行了,所以人們也覺得木偶戲有上千歲了。泉州的木偶家族“親戚”不少,包括泉州提線木偶、晉江布袋木偶、惠安南派布袋戲等。
每尊提線木偶身上設置16~36條提線,操縱表演難度大,全靠精準的抽線功夫。在木偶大師的操控下,數十根絲線能讓木偶拔劍、撐傘,還可以瞬間完成擱腿、出手、握劍、轉目四個動作,現在的木偶還能寫字、畫畫,挑戰悲情劇。
為了讓木偶背后的演員入戲,木偶藝術大師楊勝不允許學徒們在上場前還嬉皮笑臉,否則便是一巴掌摔過去,厲聲斥責道:這是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還鬧著玩。
小木偶身高不過20厘米左右,卻一直是代表泉州文化的小使者。泉州市木偶劇團團長王景賢算了算,30多年來泉州市木偶劇團的足跡已經遍布50幾個國家,演出170多場次,每次都是掌聲如雷。
國內的各種重要場合,更少不了泉州木偶的身影。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咱們的提線木偶戲《四將開臺》登臺亮相;2011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錦濤同志還親自操作過金獅木偶呢。
因為木偶在泉州傳承不熄,再加上在臺灣、廣東、浙江等省份及東南亞的閩南人和華僑聚居地流播。專家認為,小木偶對于溝通兩岸民眾感情、增進民族文化認同發揮著重要的橋梁作用。
于是,2006年時,泉州提線木偶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又因為人才培養計劃充分、具體,2012年12月,泉州市木偶劇團、晉江市掌中木偶劇團和漳州市木偶劇團捆綁申報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名冊”,成為世界級的文化項目。
本月底,在韓國光州“東亞文化之都”的授牌儀式上,泉州提線木偶還將上演7分鐘的“鬧元宵”節目。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