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賢認為,保護好傳統是傳承好優秀藝術的基礎,對外傳播是提升藝術水準的重要渠道,這有利于一個劇種在創新中發展。在過去20多年里,王景賢與泉州提線木偶緊密相連。1992年底,他臨危受命出任泉州市木偶劇團團長,并迅速拿出了一套復興木偶劇團的方案,帶領劇團一路征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2002年,泉州提線木偶被聯合國亞太文化中心列入“傳統民間表演藝術數據庫”;2005年,泉州市木偶劇團被授予“聯合國南南合作網木偶藝術項目示范基地”;2006年,泉州提線木偶戲入選首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8年,泉州提線木偶登上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舞臺;2013年,泉州市木偶劇團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優秀實踐名冊”,實現我國在此項目零的突破。
王景賢說:“無論走到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要讓觀眾知道來自中國泉州的提線木偶戲,這是劇種的藝術本體。”他堅定地認為:“一個劇種不堅守和保護傳統,便沒有根基,沒有個性。面對前人的智慧與創造成果,必須心存敬畏,潛心學習與傳承。但傳承的目的不是讓他走進博物館,變成‘木乃伊'。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貢獻,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擔當。要把劇種藝術視為生命,為了保持其生命的活力,就要堅持不懈地創新。讓泉州木偶古樹開新花,香飄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