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菜飯,是閩南農村常見的菜飯。上世紀80年代末,我調到平和縣政府工作,有一次下鄉到蘆溪鄉,在農家吃午飯。主人說沒什么好招待的,請縣里來的客人和我們同吃芥菜飯吧!這芥菜飯聞起來香,吃起來軟,我向主人討教煮芥菜飯的秘訣,原來芥菜飯好吃就是因為選用的是被霜打過的芥菜。
閩南山區農家自種的芥菜用的是農家肥,成本低、營養全、纖維少。到了冬天,氣溫低雨水少,日照時間短,晝夜溫差大,存于植物內的有機物就多,被霜打過之后,水靈靈的芥菜清甜可口,用來煮芥菜飯真是太好吃了。
芥菜飯的做法大同小異,一般都需要晚米、芥菜莖、五花肉,配料則可根據各自的口味有所增減,常見的配料包括蝦皮、豬油、干蔥頭、香菇、醬油、辣椒醬、油炸花生仁、豬大骨湯等。做法是將晚米用清水洗凈,浸泡兩小時后,把水瀝干,芥菜莖洗凈切成小段,干蔥頭切薄片,五花肉切絲;將鍋置于旺火上,倒入熟豬油燒熱,放入干蔥頭,炸至金黃色時撈起;再下五花肉絲煸炒至熟,加入芥菜、蝦皮、泡好的香菇,炒至半軟時,加入米、醬油、味精拌勻整平;再注入豬大骨湯,蓋好鍋蓋,用旺火燒至收湯時立即改用微火,燜至飯熟;開啟鍋蓋后,撒上蔥頭油、花生米和飯拌勻即可。這樣做出來的芥菜飯,米飯松軟入味,入口咸香,芥菜味道十足,別有風味,怎不令人叫絕呢!
或許您會問,煮芥菜飯用了芥菜莖,芥菜葉子要怎么處理呢?那就燒一鍋芥菜豆腐湯吧,綠是綠、白是白,清爽開胃,還透著鮮。困難時期,閩南芥菜飯盛行,米少菜多度饑荒,能吃上一頓芥菜飯那就很幸福了。如今生活好了,菜多飯少講究的是營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