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后,仍能聽到最純的閩南語
錄入數據庫的部分文字及其語音
核心提示
閩南語被譽為古漢語的“活化石”,泉州方言是其代表。“晉唐古語在泉州”,但一千多年前的泉州方言聽起來是怎樣的,后人們只能從各種資料和口口相傳的發音中去探究。
以后,這一難題將解決。據了解,福建省已于2012啟動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建設,作為省內三個試點之一的南安,日前已選出7名南安腔閩南語發音人,本月起將進行錄音錄像,本土的閩南語將被永久保存。
南安先行試點晉石擬明年申報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于2008年啟動了“中國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建設”,調查收集當代漢語方言、少數民族語言和帶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話的實態、有聲語料,進行整理加工,長期保存,保護民族語言文化遺產。
江蘇省2008年全國率先試點江蘇庫建設,北京、上海、廣西、遼寧、福建也于2012年開展試點工作。
據了解,福建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的三個試點縣市,另外兩個是福清及龍海。此外,福建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建設還將在全省選取79個調查點,用五年時間,分5批進行調查、采集語言數據,晉江、石獅有望明年申報采集,鯉城、豐澤、洛江、惠安、安溪、德化、永春等將列入后續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