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泉州城南門外二十多里的地方,有一鄉里名叫“下邢”,就是明朝鼎鼎大名的書法家張瑞圖先生的故鄉。在那鄉的前面,有一片寬曠的草場,叫做狗屎埔。而這狗屎埔的得名由來,竟和張瑞圖擅長書法有一定關系。
話說明朝天啟年間魏忠賢的勢焰熏天,賜建生祠將至落成之際,魏閹的意思,要那時的名流替他寫一方匾額,這個風聲在他意思被傳播以前,早被董其昌(與張瑞圖齊名的書法家)探悉了。由于董事先得知忠賢要征求匾字,為了不背上附逆之嫌,遂心生一計,騎了一匹駿馬四處游行,故意從馬上跌下來,借說臂腕折傷了。其昌是當時名士,跌馬傷臂之事也就遍傳各處。果然,魏閹索求匾字,就舍北董而求南張了。張瑞圖雖明知替他寫字,異日免不了有附逆之嫌,可是惡勢力支配之下,委實不敢推卻,不久魏閹生祠建成,而張瑞圖的劈窠大字就要掛在那祠宇的當中了。
張瑞圖自從替魏忠賢題書匾額之后,私心屹自惴惴不安,思維無計,只有告假回藉,棄官不仕,冀于他日魏黨失勢,或可保全;誰知一時失慎,物議沸騰,附逆之嫌,竟不能避免。及至崇禎初年株連魏黨,瑞圖亦遭冤而被波及。當時,欽差奉旨來泉州查辦,瑞圖得知后便裝瘋賣傻,事前以烏麻調糖,用竹筒模成若干塊,制成形狀像狗屎的塊狀物,遺置在他鄉里口的草場上,等欽差到他鄉口時,他則披發跣足,在那草場上拾取這些“狗屎”吞咽。欽差一見,認為張真是瘋癲了,回朝上章,據情請赦免他,于是瑞圖僥幸避罪。
現今,泉州的諺語還有“假瘋食鹽豬屎”之句,按狗屎與豬屎形狀原無大差別,據傳說這句的來歷,就是張瑞圖假瘋癲的故事,而現在下邢鄉有一處狗屎埔,也傳說是張瑞圖假瘋癲時在欽差跟前吃烏麻調糖,用竹筒制成“狗屎”安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