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知識產權是什么?包括哪些內容呢?
知識產權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在科學和文學藝術等領域內,基于腦力勞動創造完成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傳統的知識產權是專利權、商標權和版權的總和。
知識產權包括工業產權和版權(在我國稱為著作權)兩部分。工業產權包括專利、商標、服務標志、廠商名稱、原產地名稱、制止不正當競爭等。
版權是法律上規定的某一單位或個人對某項著作享有印刷出版和銷售的權利,任何人要復制、翻譯、改編或演出等均需要得到版權所有人的許可,否則就是對他人權利的侵權行為。知識產權的實質是把人類的智力成果作為財產來看待。
商標權是指商標主管機關依法授予商標所有人對其注冊商標受國家法律保護的專有權。商標是用以區別商品和服務不同來源的商業性標志,由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顏色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組合構成。我國商標權的獲得必須履行商標注冊程序,而且實行申請在先原則。
著作權是文學、藝術、科學技術作品的原創作者,依法對其作品所享有的一種民事權利。
專利權與專利保護是指一項發明創造向國家專利局提出專利申請,經依法審查合格后,向專利申請人授予的在規定時間內對該項發明創造享有的專有權。發明創造被授予專利權后,專利權人對該項發明創造擁有獨占權,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和進口其專利產品。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即侵犯其專利權,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愿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專利權人或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
2018年世界產權日主題
日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布了2018年“4·26”世界知識產權日主題,即“變革的動力:女性參與創新創造”。
世界知識產權日的由來
1970年4月26日,《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正式生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這一致力于保護知識產權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正式成立。2000年10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決定,從2001年起將每年的4月26日定為“世界知識產權日”,旨在世界范圍內樹立尊重知識、崇尚科學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營造鼓勵知識創新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環境。
2016年4月26日為第16個世界知識產權日,主題是“ 數字創意重塑文化”。針對2016年世界知識產權日主題,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聯系我國實際,做出了更加貼切的解釋,他說: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新業態給生產生活帶來了深刻變革,但也帶來了知識產權保護運用的新問題。“數字創意重塑文化”是今年世界知識產權日的主題。要做好數字信息和文化創意領域的知識產權工作,探索解決這一課題的有效途徑,促進相關領域的發展。
今年我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的主題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運用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國家已將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納入了“十三五”20項重點專項規劃之中。
2015年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十大典型案例及十大創新性案例
4·26世界知識產權日前夕,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13日發布2015年度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十大典型案例及十大創新性案例,并發布涉及網絡知識產權案件的審理指南。
相關閱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英國風俗禁忌有哪些?英國傳統節日及習俗盤2018-04-0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