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的來歷由來
“一鼓輕雷驚蟄后,細篩微雨落梅天。”《中國天文年歷》顯示,3月5日23時18分將迎來農歷二十四節氣中最具動態畫面感的節氣——“驚蟄”,時值“九九”第二天。[驚蟄是什么時候幾月幾號]
驚蟄時節,春催萬物,不論是植物、動物,還是自然景觀,都有了新的活力,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驚蟄節氣在歷史上原本被稱為“啟蟄”,本意為蟄蟲開始活動。《夏小正》曰:“正月啟蟄”。在當今的漢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啟蟄”這個名稱。
漢朝第六代皇帝漢景帝的諱為“啟”,為了避諱而將“啟”改為了當時發音不同但略近的“驚”字。但因為意思從“開始”變成了“驚醒”,時序略有不合,因此孟春正月的驚蟄與仲春二月節的“雨水”的順序也被置換。同樣的,“谷雨”與“清明”的順次也被置換。
漢初以前:立春 → 啟蟄 → 雨水 → 春分 → 谷雨 → 清明
漢景帝代:立春 → 雨水 → 驚蟄 → 春分 → 清明 → 谷雨
進入唐代以后,“啟”字的避諱已無必要,“啟蟄”的名稱又重新被使用。但或久習舊例,大衍歷仍使用了“驚蟄”一詞,并沿用至今。日本與中國一樣,在歷代的具注歷中使用“驚蟄”。后來,日本也采用了大衍歷與宣明歷。“啟蟄”的名稱在日本的使用始于貞享改歷的時候。
驚蟄節氣吃什么
一些地方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的功效。梨可以生吃,也可以蒸著吃或煮著吃,只是蒸、煮會破壞其中的維生素。冰糖蒸梨、川貝蒸梨制作簡單方便,對咳嗽有一定的作用。
初春的南方,一些蔬菜上市了,如春筍、菠菜、薺菜等,不僅看上去誘人、而且吃起來味道鮮美。特別是春筍,色白如玉、肉質鮮嫩,被譽為“菜王”。春筍含的水分多、還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特別是膳食纖維含量高,可以促進胃腸蠕動、防止便秘。春筍的種類多,做法也多,可葷可素,炒、燉、煮、燜、煨等皆成佳肴。可以單獨吃,做成油燜春筍;也可以和肉類一起做,如春筍炒肉、春筍白拌雞;也可以和海鮮搭配在一起,春筍燒鰣魚、春筍燒海參;還可以做成燒麥、面、湯等。
1.菠菜
驚蟄節氣應該吃一些清淡的食物,而菠菜就是最佳的選擇。菠菜含有β胡蘿卜素還有各種維生素與微量元素,能夠改善貧血,美白肌膚最重要的是延緩衰老。
2.薺菜
薺菜是初春就出現的一種高纖維蔬菜。常吃能夠養肝護肝還能保護眼睛。吃薺菜對脾氣暴躁、血壓增高的高血壓患者有好處;有涼血止血的作用。
3.吃梨
很多地方的驚蟄節氣都有吃梨的習慣。相傳古代時生物類別比較多,有些傳染病也沒有100%的特效藥,而驚蟄這一天正是萬蟲蘇醒的時候,吃梨是提醒大家小心并預防。
4.空心菜
驚蟄節氣吃空心菜,不但脆嫩多汁、味道鮮美,更是解毒的最好蔬菜。
5.獼猴桃
獼猴桃的果肉營養豐富,不但能夠降壓,還能瘦大腿,減少脂肪的堆積。
6.枸杞
驚蟄節氣吃枸杞最養生了。驚蟄的時候,正是春季旺的時候,萬物復發,所以,人也要在這個時節選擇進補,因此吃枸杞這種熱性補食物較好。
7.韭菜
韭菜是發陽之物,而在驚蟄,也就是春之始的時候,吃韭菜是大補之物,雖然是小小的蔬菜,可是功效卻是十分強大的,尤其建議有性功能障礙的男性吃,效果更好。
8.玉米
玉米一般大家會選擇在做粥的時候吃,可是這個時候,要建議你多吃一些炒的玉米。這是因為中國一些少數民族有在驚蟄吃玉米的習慣,磨牙齒的同時,改善胃動力。
9.蓬蒿菜
蓬蒿菜會刺激胃黏膜,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具有良好的開胃消食、增加食欲、理氣寬中的功效。因而,脾胃不和、脾胃虛弱、食欲不振等患者常食蓬蒿菜對防治疾病大有益處。
驚蟄怎么養生效果好
中醫學上,以四季配五臟,春季屬肝臟,一系列肝的病證,如精神疾病、高血壓、中風等病,常會在春季復發或加重。中醫很早就提出“春宜養肝”的說法。春季只有保持肝臟的生理功能,才能適應自然界生機勃發的變化。如果忽視了護肝養肝,肝臟機能失常,則易發生上述病癥。
《黃帝內經》指出:“正氣內存,邪不可干。”意思是說,在人體正氣強盛的情況下,邪氣不易侵入機體,也就不會發生疾病。所以,增強體質、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春季注意調理起居飲食可起到預防疾病的目的。第一,生活上不要過分勞累,造成體質下降,容易使疾病乘虛而入;第二,要保持精神愉快、心平氣和的良好心態,切忌妄動肝火,否則肝氣太盛,易患頭暈、目眩、中風和精神疾患。第三,飲食上以具有保陰潛陽、清肝降火旺的食品為主。
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鴨血性平,營養豐富,養肝血、治貧血,是保肝的最佳食品之一;菠菜具有滋陰潤燥、舒肝養血的作用。鴨血菠菜湯可養護肝臟、疏理肝氣。新鮮水果蔬菜中,蘆薈、水蘿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等,可以清熱瀉火;山藥、蓮子、銀耳等,可以扶正祛邪、滋陰補腎、健脾和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