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礎配套改善
1.廁所革命由景區向鄉村延伸,基礎設施不斷升級
全域旅游是一條改革之路,廁所革命在解決了游客如廁難問題的同時,已經成為我國旅游全面改革發展的一面旗幟。國家開發銀行、光大銀行等金融機構通過PPP模式與創建單位合作建設一批旅游廁所,注重生態環保、智能管理、以商養廁,成為業界的亮點。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創建單位共改建和新建廁所25769座,越來越多的廁所配備了第三衛生間,各地也基本實現了臨街和臨景廁所對社會和游客開放,創建單位旅游廁所建設基本達到了“數量充足、干凈無味、管理有效、實用免費”的目標。以旅游廁所革命為驅動,創建單位實現了涉旅基礎設施升級、配套系統更新、服務水平升級。許多創建單位依托航空、高鐵和高速公路,基本構建了“快進慢游”的交通設施網絡,實現了旅游主干道,通村通景公路的貫通,以及形成自駕車道、騎行道、徒步道所組成的慢游系統。圍繞交通網絡配套了停車場、汽車營地、充電樁等旅游設施,配套了供水、供電、消防、環保、垃圾處理場(站)、垃圾箱等環衛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和配套了金融、通信、電視和Wi-Fi網絡等旅游信息化基礎設施。
2.全面改善和提升區域內公共服務水平
各地建設旅游停車場4000個,旅游集散中心2500個,數千個旅游咨詢服務點,形成了多級旅游服務體系,為游客提供旅游咨詢和投訴受理、年卡辦理、票務預訂、特產銷售等服務,并在傳統業務的基礎上整合了城市候機樓、落地自駕、旅行社地接、旅游專線等多項新功能,為全域旅游全面升級做好保障。依托旅游集散服務體系、交通網絡,注重全域范圍內旅游交通和智慧旅游等服務體系的互聯互通,強化“互聯網+旅游”信息化建設,打造“無線暢游”目的地,大力發展電商,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對接有效的旅游集散中心、轉乘中心和旅游消費支付體系,形成以“導游、導覽、導購”為特征的智慧旅游系統。建設客情監測與分析、在線行為分析、輿情監測平臺等,構建旅游監管體系。建設鄉村旅游營銷服務平臺及政務管理云等,保障數據實時共享,實現旅游產業運行全數據化管理。會同交通運輸部門,推動各類交通間的相互銜接,實現零換乘,提供良好的旅游交通服務。在此基礎上,促進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與旅游服務設施相對接,探索社區旅游、旅游風景道、環城旅游休閑游憩帶的建設,促進核心區與外圍縣市鄉村、度假區的旅游公共服務的均等化。通過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創建,一方面提高旅游公共服務的水平,通過旅游公共服務與城市公共服務和鄉村公共服務的融合發展,最終促進區域整體公共服務標準的提高和水平的提升。
3.全域旅游營銷全面推進
所有的創建單位對全域旅游營銷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和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一是82%的創建單位成立營銷專項基金或切塊資金;二是形成多主體營銷機制,實行政企協作、景區聯合、區域合作、旅行社結對等,構建一個常態化、立體化、全覆蓋的推廣體系。三是借助已有的廣告資源,成立全域推廣聯盟,共建平臺,形成宣傳合力。四是營銷方式多元化,事件營銷、節會營銷、主題營銷、電影營銷等,如湖南醴陵市就利用瓷博覽會和鄉村節慶進行營銷。五是注重四季營銷,如吉林省推出“夏季避暑,冬季冰雪,四季融合”的營銷戰略。六是注重整體形象推廣。七是注重營銷隊伍建設。八是充分利用網絡及新媒體營銷,并通過大數據分析,進行精準營銷。九是注重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采取針對性的營銷策略。十是加強對外旅游交流合作。從僅是景點景區接待國內外游客向全域接待國內外游客演進,加強地區間交流合作,根據地區實際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國際的交流合作。
六、前景廣闊
全域旅游戰略的意義和影響將遠遠超越旅游領域。全域旅游將成為促進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穩增長、調結構、增就業、惠民生”的新引擎。這是歷史賦予當代旅游人和中國旅游業的巨大機遇。立足當前,展望未來,我們有理由期待和相信,全域旅游將帶來許多方面變革。
從旅游業來看,全域旅游將成為旅游自身提質增效、可持續發展的新抓手。全域旅游將成為一項中長期國家戰略和國策,將得到進一步強化和鞏固,國家各部委將加大對全域旅游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
從生態建設來看,通過5年的創建期,全域旅游將成為區域統籌協調發展的重要模式,屆時會塑造一批全域旅游目的地品牌,形成一批國家旅游功能區,成為生產、生活和生態之后的又一重要國土空間形態。
從全域綜合效應來看,全域旅游將成為促進社會變革的新動力。全域旅游將成為新型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載體。全域旅游成為老百姓的旅游生活新方式,成為老百姓幸福的重要源泉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主要指標之一。全域旅游將更加有效地促進社會結構優化、人民素質提高、各民族融合、社會治理能力提升。
從理論研究與示范價值來看,對全域旅游的研究將會保持較高的熱度,將形成全域旅游的本土理論體系,為中國旅游理論做貢獻,并為世界提供借鑒價值。全域旅游將成為促進中國融入世界旅游大潮、增強國際競爭力的新舉措,并為世界貢獻中國旅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