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成效初現
(一)體制機制創新
1.“1+3+N”綜合體制改革效果顯著
到2017年5月陜西省成立旅游發展委員會,目前,全國已有23個省(區、市)、155個地(市)成立了旅游發展委員會,已設立旅游警察機構131家、旅游工商分局機構77家、旅游巡回法庭機構221家,旅游市場綜合監管體制機制建設取得較大進展。其中,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都成立了全域旅游發展領導小組,91個地市中有60家成立了旅委和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等管理機構;407個縣中有80家成立了旅委,
70家成立了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等管理機構;逐步建立起旅游業綜合管理體制機制。旅游部門與各地工商、交通、公安等部門聯合執法,共同維護旅游市場秩序和旅游治安環境。許多地方為推動全域旅游的發展,建立科學的考核體制與機制,即不考核GDP,而把全域旅游發展納入部門考核內容和作為干部晉升的重要依據。
2.“多規合一”有突破
所有的創建單位都在積極推進旅游規劃創新和規劃管理創新,大力推行多規合一,在體制機制與技術層面實現突破。一些好的做法有:一是把旅游局作為規委會的副主任單位或成員單位。二是把旅游納入國民經濟社會規劃和其他產業規劃之中,要求相關規劃(如城市總體規劃、農業規劃、林業規劃、交通道路規劃、水利規劃、村鎮規劃等)將旅游元素融入進去。三是建立“多規合一”的大數據庫,以信息化為手段,納入的信息涉及發改、規劃、國土、環保、旅游等多部門的空間規劃數據及業務數據。四是各部門之間空間信息共享、業務協同辦理及審批流程優化,通過“多規合一”平臺進行業務協同和審批管理。五是規范和完善旅游主管部門參與項目會審制度。全域旅游將推動國民權利制度、產業制度、產權制度、部門法等改革,從而引發整個社會的變化,成為中國經濟社會改革的破冰產業。
3.統計改革亮點不斷
目前,86%的創建單位對旅游統計制度進行了改革創新。湖南、黑龍江、吉林、山東等地積極探索有效的全域旅游統計指數和統計方法,出現了一些亮點和突破性工作。湖南省旅游發展委員會針對全域旅游發展“大口徑”與部門統計“小范圍”不相適應、旅游統計軟硬件平臺建設與旅游統計發展不相適應、“全口徑”的統計數據與“小行業”的管理職能不相適應等諸多問題,積極探索創新旅游統計的方式方法,使旅游統計更好的服務全域旅游發展。黑龍江省建立旅游統計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由副省長任總召集人,全面統籌全省旅游統計工作,有效整合部門統計資源,建立健全涉旅統計數據信息共享機制,利用部門大數據完善旅游統計數據收集、整理、評估、分析工作,真實、準確反映全省旅游市場狀況,為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判斷形勢、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天臺縣建立1725家產業測算的單位名錄,并實施了網上統一報送。
各地的做法總結起來,旅游統計工作的亮點:一是要有統計制度;二是要有統計隊伍;三是要有統計經費;四是要有反映旅游運行的關鍵統計指標體系;五是要與旅游大數據融合;六是能夠可視化展示和輔助旅游決策。
4.區域統籌發展機制正在形成
在全域旅游創建過程中,各地黨委、政府都非常重視創新區域統籌發展機制,發揮旅游業的全域綜合帶動效應。首先是產業統籌,打通規劃、部門和產業之間的關系,形成“多規合一、部門聯動、產業融合”的一體化實施機制。一些地方創新規劃的編制組織形式,旅游規劃由政府牽頭,多部門共同編制。其次是城鄉統籌,地方政府通過發展城鄉旅游公共交通、城鄉旅游標識標牌系統,促進城鄉旅游公共服務均等化。最后是區域統籌,各地積極促進區內各行政區之間的合作,同時加強區域內和區域外的合作。如黑龍江五大連池市就建立了五大連池市、五大連池景區、農墾集團、森工集團等多區域合作創建區,發揮了良好的效果;云南香格里拉市召開了香格里拉地區11市縣區域旅游合作大會,并成立了區域旅游合作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