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村楊新生的農莊在今年的楊梅成熟季著實地火了一把。他的200畝楊梅基地在開園日來了300臺車,人山人海。“顧客自己去摘,每簍100元,最多的一天我賣了1800個簍子。”楊新生稱,他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租地搞農業開發,七年前去韓國考察后,向休閑農業轉型。多年的實踐證明,農業投資期長,農產品銷售難,雖然改善了鄉村生態環境,帶動了一些村民增收,但就個人經濟效益而言,“還是發展休閑農業最對我的路”。
楊新生說,農業管理不好就沒什么效益,還要老天配合。請工人的工錢從最初的8元、12元一天,到現在已增至80元、100元一天,帶點技術的活要180元一天。連續晴幾天,果園里蜜蜂蝴蝶飛舞,花粉授得好果子結一層,要是連續下幾天雨,花被打落就結不出果子。果子豐收賣不起價也成問題。他曾經種過布朗李,市場零售價可以賣到二十來元一公斤,在三眼井市場賣給批發商卻只有一元多一公斤。“不趕緊賣出去就會爛,所以只能賤賣。”他還種了些菜,今年辣椒行情好,他送了些到市場賣,而有些菜卻是拿來喂豬或爛在地里,“如果拿去賣,算上人工還會虧本”。看準了城里人到鄉下采摘游玩的休閑熱,楊新生先后建起了楊梅基地、柚子基地,引進了澳柑、丑柑種植,如今又在發展約1000畝的茶花、桂花、羅漢松等觀賞基地。為了便于游客進出,他還在鄉政府支持下,投資幾十萬元修好了通往自家基地的路。對于鄉里發展休閑農業和文化生態旅游,他表示舉雙手贊成,并建議在道路修建和環境美化方面加大力度。“車子要進得來,還要有停車的地方。路的兩邊至少要有8米的風光帶。”為了有更美的環境吸引更多的游客到來,他還有個打算,免費發放1萬株樹苗給周邊村民栽種,帶動大家一起發展集旅游觀光和采摘樂、農家樂為一體的休閑農業。
放眼現在的板橋鄉,村村都有休閑農業的好風景。在召佰村有美源三紅蜜柚示范園。該基地自2014年1月1日開工以來,共完成1100畝三紅蜜柚高效示范園的土壤改良和定植任務,一期已完成建設投資7500萬元。在龍頭村有湖南益宏園林建設有限公司開發的1600畝苗圃,有珍稀大樹、珍稀奇石、造型盆栽、綠化小苗、名貴花卉等,有苗木品種二百余個,各種苗木五百余萬株。立新村的特種水產養殖基地,2012年被評為全國健康水產養殖示范基地,現已投資2000萬元,年產值2600萬元。以金橋村為中心,輻射周邊蔡家村、板橋村、邵水村等3個村的新巾幗蔬菜基地,共有鋼架單棟大棚720個,簡易溫室大棚300個,集蔬菜種植、精品水果種植、雙季稻推廣、瓜果育苗研發為一體,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服務的產業鏈,年產值3600萬元。(劉佑祥 胡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