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召佰村一帶曾是邵陽到衡陽的必經之地,至今還留有衡寶古道的青石板。周邊的古文化遺址,除了北宋古窯、漢代古墓,還有召伯祠以及發現30萬年前劍齒虎化石的彩山巖溶洞。“如果能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那就會在周邊劃定一個保護范圍。國家會投入資金進行保護和開發,還有望申請遺址保護公園。”張代求對北宋古窯址綜合利用價值的介紹令旁聽居民也瞪大了眼睛。
過去繁榮的商業,沉淀出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地村民有寶慶竹刻、文房四寶等傳統小工藝品的傳承。雖然懂制作的人已不多,但是模具、配方什么的還有保存。一位村婦熱心地插嘴道,誰家收藏了什么,誰家會做竹藝。經她介紹,從幫助調勘北宋古窯址的村民中走出了一位72歲的竹刻手藝傳承人姚作健。他高興地把大家帶到家里,展示了他正在幫人加工的竹簡《金剛經》,又從箱子翻出了自己的竹刻藏品。“竹刻要用老竹子,越大越好。還要用藥水泡,不然會生蟲。機子雕的大家不喜歡,要手工雕的才有筆鋒……”據他介紹,他全套流程都會,前些年他靠這個能掙一兩萬元,現在眼睛不好使了,只負責雕刻以外的加工。
“這里文化資源豐富,離蔡鍔故居又不遠,正好可以連片發展旅游產業。”“要是把這些傳統手藝復興起來,又可以搞文化觀光,又可以開發旅游商品。”聽著大家的議論,一位村民介紹,已經有人專門前來收購村民家中那些從土里揀到的器物。如果能成功申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顯然地里的這些寶貝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利用。
城市后花園興起休閑農業
近年來,板橋鄉以打造城市后花園為目標,大力實施產業發展規模化、鄉村旅游特色化等。休閑農業的興起成為當地發展旅游經濟的又一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