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方日報報道,湖南省多家國家糧庫相關人士投訴稱,2009年深圳市糧食集團有限公司在湖南購買了上萬噸食用大米,經深圳質監部門質量標準檢驗,該批大米質量不合格,重金屬含量超標,質檢部門的意見是不能儲備,只能用于工業用途。但隨著大米市場價格的上升,深糧集團又將這批問題大米向外銷售,流入口糧市場,嚴重危害消費者的身體。
南方日報記者經過多月調查發現,該批次問題大米為早秈米,來自中央儲備糧長沙直屬庫、湘潭直屬庫、常德直屬庫、益陽直屬庫以及湖南省糧食局直屬的湖南糧食中心批發市場等中央直屬庫和地方糧庫。該批次問題大米被發現后,深糧集團只返退了一百余噸湘潭大米,其它的都被降價處理,并沒有用于工業用途。這些問題大米輾轉抵達珠三角的無數張餐桌上,對廣東人民的身體健康構成嚴重危害。
東莞道窖多家米粉廠證實,當年從深糧集團購買了數百噸大米,用來加工米粉。
湖南省糧食局某領導稱,湖南糧食中心批發市場數千噸鎘超標的問題大米被拉進了廣州啤酒廠釀酒。至于該啤酒廠的名稱,該領導始終不愿透露。
21世紀網稱,上市公司中,珠江啤酒為湘潭直屬庫的客戶,問題米作為原材料或也將導致啤酒中也出現重金屬超標。而據中國證券網報道,珠江啤酒董秘辦人士回應稱,珠江啤酒原材料進貨渠道較雜,究竟有無采購湖南大米以及采購多少尚不明確。
南方日報記者近日在廣州市場隨機抽取多批次湖南大米,結果均顯示鎘超標,屬于不合格產品。從廣東省最大米面公司之一的金斯奇取得的米樣和排粉樣送檢結果顯示,湘潭直屬庫生產的“蓉城”牌大米的鎘含量是0.3mg/kg,超標50%;金斯奇排粉的的鎘含量是0.2mg/kg,超標一倍。
記者發現,湖南多數糧庫沒有嚴格的檢驗管理制度,在收購和銷售糧食時,它們既是生產者又是檢驗者,糧食的質量監督往往有失公正。同時,農藥殘留和重金屬兩個項目均未納入糧庫的檢驗范圍。
湘潭市糧油購銷總公司下屬糧庫桃源路糧庫業務經理周立平承認,湘潭大米重金屬普遍超標,但如果確實需要這方面的檢驗報告,糧庫可以想辦法。
“我們在質監局有熟人,搞到質檢報告不是問題”,他稱,要花錢搞到這個報告,“價格得出高一點,最后看你到底出多少錢,我再跟質量監督局商量一下。”
湘潭縣裕湘糧食購銷有限公司市場營銷部長黃狄文表示,他們糧庫也有質檢科,檢驗結果都能通過,質量監督局不會過來檢測。“但我們不會檢驗農藥殘留,更檢驗不了重金屬,檢驗重金屬必須到省一級的部門檢驗。”
據熟悉湘潭直屬庫的知情人透露,湘潭庫不僅自己檢測自己,而且往往只檢驗極少部分,其它絕大部分都是生產出來后直接運往市場銷售。而工商部門在市場檢查時,往往只認有沒有QS標示,如果包裝有這個標示,就幾乎不會抽檢。
湖南省政協的一份議案顯示,近年來,湖南省出口(外銷)農產品因有毒有害物質超標,被拒的次數逐漸增多。
湘潭庫、長沙庫、益陽庫、湖南金霞公司、湘潭縣裕湘糧食購銷有限公司等多家糧庫相關負責人認為,湖南普遍存在大米鎘超標的情況。陳堅更是直言,大米鎘超標,長沙地區最嚴重,這是由氣候、土壤、水源等多重因素引起,“哪怕質量最好的大米,重金屬也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