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終年如夏,陽光曬得所有人懶洋洋,一不小心就揮汗如雨,只有開飯的時候最有精神。豐沛的陽光讓泰國物產豐富,辛香料植物的生長也很澎湃。辣椒、大蒜、檸檬草(香茅)、香菜、姜、泰國羅勒(九層塔)、薄荷、生鮮檸檬……,這些幾乎無需照料就能大量生長的食材,是泰國人桌上必備的作料。
在泰國,香料近乎新鮮生食,甚少放成干貨。每次在用餐時,桌上的配料擺的經常都比主角搶戲。一上桌,不管你點的是什么,餐廳一律端上用或杯盤盛裝的生高麗菜、生豆芽、整株長的強健茂盛的九層塔……,還以為我是否錯點了火鍋?看到隔壁桌的本地人大口大口地摘來吃,我也入鄉隨俗地像只羊一樣,生吃起菜來。這些新鮮香菜清脆的口感,跟酸辣的面食最搭,習慣之后,反而覺得燙煮過的太軟爛,還是原味最好。
泰國菜是我覺得最簡單的料理之一,不像中國菜講究刀法、精工、長時間燉煮的工夫菜,調味十分簡單,每道菜的黃金鐵三角就是:酸、甜、辣。其酸味與中國菜常用的醋不同,泰國人多半用檸檬代替入菜,面食與海鮮會附上鮮切的檸檬,美食當下享用最完美,隔夜香味盡失。
海的味道、一滴入魂的魚露
走進任何一間泰國餐館、小吃、路邊攤,桌上一定有4種調味料,像文房四寶一樣坐定,分別是:白糖、生鮮辣椒、稀釋過的魚露、干辣椒粉。其中魚露(Fish Sauce),更是所有泰國菜里不能少的調味品,少了這一味,就不算到位。不論是那道菜,泰國人都習慣要加一點,尤其是湯品,因為少用豬骨熬煮高湯,若無魚露加持,那湯肯定無法達到升天級的美味。
魚露之于泰國菜,如同蕃茄醬于美國、醬油之于中國料理般重要。相傳魚露起源于福建沿海,因大量漁獲所衍生的產品。流傳到東南亞后,成為泰國、越南等地不可或缺的調味品。其做法之一,是將魚除臟去鱗,加入鹽巴入缸,在陽光下腌制。缸桶下方接管,將流出的魚汁收集起來,再倒入桶中。重復此步驟直到魚肉魚骨全成為液體,時間從半年到一年之間。
這成千上萬魚身制作的料理香水,其臭無比,若不小心手上沾到一滴,其味久久不散,十分驚人。但當它加入料理中,不論是炒菜或湯品,瞬間變成人間美味,讓人難以理解的轉變。所以在泰國料理中,材料雖簡單,但運用很重要,可以成就美味或毀了一桌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