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四面環海的臺灣,蝦子仍算高級食材。但在泰國,從路邊攤到高級餐廳,蝦子是常用的食材,幾乎每道泰國菜、庶民料理都會出現,真的很蝦。最常見的兩道料理,也是我認為最能判斷餐廳高下的菜:泰式炒河粉(Phat Thai)與酸辣海鮮湯(Tom Yam Kung),即便是路邊攤一定會有這兩道菜,一樣會鋪上蝦子點綴。
除了新鮮的蝦子入菜,還有一種跟魚露一樣的隱形香料,也常埋伏在泰國菜當中,那就是蝦醬(Shrimp Paste)。
蝦醬也是東南亞一帶常用的調味料,跟魚露一樣,味道濃烈,無法單獨使用。蝦醬的做法每國不一,泰國的蝦醬是用大量的小型蝦加鹽發酵而成,非常咸,所以用量很精簡、一匙就夠。多半呈現淡紫色,市場里常見堆成小山一樣,秤重賣。近聞其味實在像是死了很久的海鮮、讓人敬而遠之,但跟魚露一樣神奇,少量入菜后起死回生,叫人完全猜不透這其中的道理??!臺灣人會拿來炒青菜,在泰國本地反而沒這種做法,一般常加在炒飯與咖哩中。
天氣很火、做法也火
炸,是我覺得料理中最沒有誠意的手法,因為幾乎所有的東西炸過之后,都很好吃。走在泰國街頭,幾乎每攤都在炸東西。他們什么都可以拿來炸,最有名的居然是炸香蕉。
當地友人解釋,因為天氣太熱,食材很容易壞掉,所以油炸品除了簡單、還能保存較久。但泰國街頭炸物清一色是肉品或海鮮,沒有青菜與其他食材,好像不太健康?不過前面說過,泰國人愛把青菜拿來生食,也難怪炸物完全不見青菜的蹤影。同樣的道理,泰國街頭除了炸物就屬烤肉最多,真不懂已經熱的要命了,怎還有心情吃烤肉呢?
讓人更想不到的是,泰國火鍋店還超多呢!是泰國人很耐熱嗎?泰式火鍋的湯底很清淡,一點也不辣,多半用香茅與雞骨熬煮,重點當然還是在醬料。臺灣人吃火鍋會用沙茶當沾醬,泰國的火鍋醬吃起來像甜辣醬,實在很顛覆我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