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實遠非如此。比如在臺灣,民進黨上臺之后做的一件大事就是針對國民黨的“不當黨產條例”,在臺灣政壇點燃清算斗爭之火;但民調則顯示,當下臺灣人最關注的則是經濟發展,占到48.7%,關注“轉型正義”的只有4.7%。按說“當家不鬧事”,本來上臺之后,民進黨應該先在民生、經濟上表現一把,安撫人心,穩定社會,而對于斗爭性的話題放放再說,沒想到斗得剎不住車,外斗“九二共識”,內斗對手政敵。
這也就難怪民眾上街了——兩岸關系吃緊、退休金告急、“新南向”有難、青年低薪無解,這些臺灣迫切要解決的難題,都不是街頭和口號、政治斗爭和攻訐能夠解決的 。
換句話說,以街頭等同民主、以民粹混充民意的公式已經在臺灣成立。以“民主進步”為名的政黨既然收割了街頭和民粹的政治利益,也必然需要接受街頭和民粹的考驗 。在這個當口,像蔡女士那樣再請人們“理性”,就算臉皮夠厚,也毫無說服力。
畢竟,民進黨能轉“發夾彎”,人群的彎是轉不過來的。長期經濟低迷、民生不振的臺灣,需要的是發展經濟、高效管理和合理的制度,可帶領他們前進的,又恰恰是依然沉溺于“清算黨產”、欲置對手死地而后快的民進黨。對這些,不知奧巴馬同志知否,見否,懂否,care否?(文/終年無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