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開漁以來,海產品迎來上市交易旺季,而一些海產品運輸車車廂密封不到位、運輸中的“滴灑漏”現象隨之增多。9月19日,有市民向石獅12345政務服務熱線反映,石祥路(后經核實為石獅大道)直至濕地公園路段,每天路面都是濕的,彌漫著臭魚爛蝦味。對此,本報記者進行了現場走訪。
冷藏運輸車排水閥流出紅褐色液體
根據市民提供的相關圖片信息,記者發現存在海鮮運輸車“滴灑漏”現象的道路應為石獅大道。9月20日上午9時許,記者前往石獅大道靠共富路路段蹲守,不時有運載海鮮的冷藏(鏈)車路過,一些冷藏車存在“滴灑漏”現象。其中,有的從廂體后側底部滴灑、有的從車尾部水箱閥門拋漏,水量有大有小,有的甚至流出紅褐色的血水,越到爬坡路段滴漏越嚴重。石獅大道從祥芝古浮往后湖方向右側道路濕漉漉的,在烈日暴曬下散發出難聞的臭味。
石獅大道古浮至后湖段濕漉漉,臭味彌漫
“對騎摩托車出行的人影響最大,有時鞋子褲子都噴了一身的臭水。”來電市民表示,這些臭水不僅污染路面還會滋生蟲子蒼蠅,希望相關部門進行整治。9月20日,針對市民反映的情況,市園林環衛中心安排龍馬環衛公司對相關路面進行沖洗,并表示將每天安排車輛前往上述路段沖洗路面。當日下午,市園林環衛中心有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每日清掃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該問題,建議有關部門從源頭抓起,整治海鮮冷藏車“滴灑漏”現象。
冷藏運輸車一路“滴灑漏”
記者注意到,海鮮冷藏車“滴灑漏”現象在沿海城市不同程度存在,主要問題在于上述車輛密封不到位、不關閉水箱閥門,從而帶來海鮮冷藏運輸過程中滿溢、滴漏等現象。對此,一些地方政府部門聯合轄區鄉鎮組成聯合執法組,加強源頭管理,開展路面執法,推動海產品相關運輸企業對運輸車輛實施密封改造,并在海產品交易市場實行“黑名單”制度,對“滴灑漏”違法行為車輛實施限入或禁入。
海鮮冷藏車運輸“滴灑漏”何時休?市民群眾希望有關部門加以重視,開展源頭治理與現場執法,還道路潔凈。
(記者 林恩炳 顏華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泉州港首次出口新能源汽車組件2025-05-0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