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下,創客空間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石獅市祥芝鎮祥運村也有一家,與眾不同的是,該創客空間是由村支書創辦,完全出于公益目的。
這家祥芝港三農創客空間無償提供辦公場地和設備,為返鄉大學生及社會青年提供創業平臺。去年7月份創辦至今,已入駐5個創客團隊,解決就業近百人。□泉州網記者 王樹帆 實習生 林詩凌 文/圖
蔡祥山一有空就會到創客空間和各團隊交流
出場地出設備 免費服務創客
4日上午9點多,記者來到了位于祥芝鎮石祥大道路口處的福蓮樓四樓,這里就是祥芝港三農創客空間,偌大的空間,采用的是開放式辦公,一排排長方形桌椅整齊排列,80個座位都布有網線。一側的圖書閱覽室,廣告、營銷、設計等各類書籍琳瑯滿目,文化墻上貼滿了創客們舉辦活動的照片,處處充滿著歡樂。
小蔡和同伴正在認真地設計一套室內效果圖,這是他們剛攬到的一個業務,價值數萬元。小蔡告訴記者,他們團隊有6個人,都是剛畢業返鄉的大學生,以前互不相識,由村支書蔡祥山搭橋介紹,主營室內設計、墻繪和活動策劃。
半年來,小蔡團隊的營業額已有50多萬元。“說實在的,很多都是蔡書記的功勞,他幫我們忙里忙外。”聊起蔡祥山,小蔡臉上泛起了孩童般的微笑,“他很像大哥哥,雖然脾氣有點暴躁,但做事很認真無私,不僅無償提供場地設施,還為我們協調工商稅務等繁雜事,很多業務是他帶來的,但他不收取任何報酬。”
“只有年輕人留下來,農村才有生機活力。”為了吸引大學生返鄉創業,早在兩年前,蔡祥山就萌生了想法,并開始規劃。去年7月份,祥芝港三農創客空間正式創立,所用場地800平方米,都是蔡祥山的自建房;裝修、設備、家具……前前后后投入30多萬元,都是他獨立出資;為了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他還辟出整層樓用做創客們的會客接待場所。
蔡祥山在整理圖書
鼓勵電商入住 拓展魚貨銷路
祥運村有80多條漁船,村民基本以漁業為生。為了幫助漁民拓展海產品銷路,蔡祥山鼓勵創客空間更多地吸引海產品銷售電商入駐。
村民王東鑫是入駐創客空間的典型代表,其團隊主打魚的深加工。祥芝村的漁民經常捕撈到大量的魚,價格卻賣不高。蔡祥山說,他無意中了解到靠技術提升,可以將魚加工成魚松或魚餅,為此他帶著王東鑫的團隊到泉州海洋職業學院尋求合作。歷時半年,通過一次次的實驗,他們終于獲得成功,“研制出的魚松無論是口感還是保存期限都令人滿意”。
海產品對保質期要求嚴格,祥芝港三農創客空間面臨最棘手的難題是物流不愿意來收貨。為了說服物流,蔡祥山四處奔走于物流企業之間,一家家講解他對創客空間的規劃和優勢,如今,物流企業不僅搶著合作,有的還在祥運村設立了冷凍中心。
吸納文創團隊 發展漁港旅游
祥運村祖祖輩輩都以漁業為生,產業單一。蔡祥山認為,漁業有很多資源可以整合,對于創客空間,他有更遠大的發展規劃,吸納文創團隊,帶領全村發展文創產業,以漁業為依托,發展漁港旅游。
說到做到,今年4月份開始,在他的牽頭下,祥芝鎮祥運、祥農、祥漁三個村聯合籌建船模展覽館,前期投入40多萬元,現已建成。記者在現場看到,展覽館內的10艘船模,有清代儒商蔡亞龍船隊的漁船,有造型各異的福船,全部是由當地的老工匠手工打造。
蔡祥山介紹,今后他們還將不斷完善展覽館,展示漁耕景象、海洋生物標本等,并和廈門海洋學院合作,收集祥芝鎮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遺跡,為祥芝的旅游業提高附加值。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