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期間,諸如《西游記》《還珠格格》《康熙王朝》等老劇再度在各大電視臺重播,又獲得不俗的收視率。“老劇霸屏”現象令人稱奇,為什么一些老劇總是能受到大眾垂青,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學習?這是本期熱議話題。
用心鑄就經典
王副教授先生:經典老劇是用心選料、精心烹制的精神大餐,反觀很多翻拍劇之所以毀經典,就在于它們在藝術性、觀賞性上遠不如原版。很多劇集刻意迎合市場,甚至有的作品是流水線生產,在資本驅動下盲目跟風。眼下的電視劇投資越來越大、視覺效果越來越華麗、宣傳花樣越來越新奇,缺少的卻是經典老劇拍攝過程中那種不浮躁的踏實與匠心。
云盅慢步:經典老劇不靠明星演員陣容、小鮮肉的顏值、熱搜來吸粉,而是靠實力圈粉。因為這些作品“三觀”正,所以觀眾不怕被帶偏,更因為它們有內涵,所以無論是觀其劇抑或思其意,均能給我們以新的啟迪和收獲,這就是經典老劇的魅力所在。
泥河清心:許多老劇之所以經久不衰,讓觀眾百看不厭,究其原因,是其創作貼近現實并融入百姓的生活,總結三個字就是“接地氣”。縱觀現在的一些所謂大制作,常靠演員的各種緋聞上頭條搶風頭,觀眾看了卻連作品名字都記不住。投資再大的作品,如果失去文化內涵和時代精神,只能變成文化快餐。
反思帶來收獲
天道酬秦:老劇霸屏并不是新鮮事,十幾年前《西游記》《還珠格格》等劇集就是寒暑假電視熒屏的“標配”。那時候好看的電視劇總量不多,被幾部劇霸屏尚情有可原,今時今日,30歲以上的觀眾愛看經典老劇,不可否認有情懷加持的因素,但老劇吸引了新一代的觀眾,這一現象若能引起我們今天的影視創作者進一步的反思,那就是另一種收獲。
人在你的江湖:一部電視劇能否成為經典,就在于創作者是否用心,時間是最公正的評判者,影視作品只有經受住它的洗禮,才能沉淀為百看不厭的經典。如今的影視制作盡管技術層面有了極大的改進,卻總是難以抵達觀眾內心,反觀老劇的經久不衰,足見當前的影視創作還得從中多加借鑒,取長補短。
搖搖:經典老劇之所以受到垂青,更多在于其劇情引人入勝,創作語言更接地氣,讓觀眾有種莫名的親切感。如今的電視劇不少都是嘩眾取寵的浮華之作,一味為了追求視覺效果,除了一時博人眼球外再無新意,而普遍雷同的劇情更是一大硬傷,自然難以打動人心,老劇霸屏無疑給當下的影視創作者上了最好的一課。
誠意方出佳作
露絲獨特:觀眾可以接受電視劇制作在資金、技術等客觀條件制約下的無奈,但看不慣因露骨的廣告植入和刻意的注水而冗長的劇情;寧肯原諒一個努力但演技生澀的演員,也看不上摳圖摳出來的完美角色。只有誠意和走心才能真正吸引觀眾,這或許也是經典老劇縱有瑕疵仍能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也是當下的影視創作應該堅持的方向。
劉運喜:一部好的電視劇不在于花了多少錢,請來了多少明星小鮮肉,也無關導演知名度高低,而是在于故事情節是否符合生活邏輯、真實感人,作品能否喚起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任何一部電視劇,沒有對時代主題的深刻把握,沒有對人性情感的深度挖掘和藝術品位的執著追求,是很難得到觀眾認同的,只有走心的作品才能真正走進觀眾心中。
曹建明:經典老劇熱播,主要是作品做到了人文內涵和思想價值的統一。如今的影視創作人員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藝術修養和思想境界,抵制盲目跟風和粗制濫造、低俗惡俗的不良傾向,在實施精品工程的同時實現由量到質的提升,切勿因為過度追求票房和娛樂性而走上快餐化的道路,唯有誠意方能出佳作。(本期主持:周培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