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中的家長或不用再急著去接娃了。據《東南早報》近日報道,泉州將適時開展課后延時服務試點,教育部門對此正在調研中,初步草擬了實施意見,并將結合經費、人員、管理等問題,進一步研究可行方案。據了解,這項服務將主要針對中小學,先從部分學校開始試點。消息一經披露,市民紛紛拍手稱好,并對后續政策的出臺翹首以盼。
顯而易見,學校接手孩子課后托管的問題,對許多雙職工家庭而言,是一大利好消息。長期以來,接送難都是家長的一塊心病,造成不小的社會問題。許多家長只能將孩子放到托管或培訓機構,不僅高額的費用讓家長們不堪重負,更令人焦心的是,托管培訓機構良莠不齊,不時曝出種種問題,危及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相比社會和私人辦的托管班,學校提供的托管服務優點十分明顯:安全、舒適、便利,還省錢。此前,泉州市已有部分學校試水這一服務,而今,隨著相關政策的出臺,政府給與資金支持,并建立起相應制度,不僅可以解決家長們的后顧之憂,在當前社會保障體系缺失以及育兒成本高企的大背景下,這對完善和構建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意義重大。
開展課后延時服務,是一項利民之舉,但把好事辦好還需要下一番功夫。面對家長的迫切需求,相關部門不能久拖不決,有必要讓政策盡快落地。更重要的是,實施意見的出臺意義重大,但這只是解決問題的開始,課后服務要辦得叫人放心滿意,還得一切從實際出發。
一方面,在教育部門出臺服務規范的基礎上,學??梢愿鶕陨砬闆r以及學生、家長的意愿,合理安排課后服務的形式和內容,而在從業人員的構成上,可以根據各自不同情況,考慮由退休老師、社工或義工來組成,維持課后延時服務的低成本、社會化特點。同時,課后延時服務還得對孩子負責。教育工作者必須意識到,學校的課后延時服務并不是簡單地延長上課時間,而應以特色教育為主,滿足孩子學習特長的需要,可以由學校的師資完成,也可以請一些校外的輔導機構,形式上應該是多種多樣的。說白了,延時服務既要立足于為家長分憂,又要滿足孩子全面發展及個性化需求,讓孩子們有自主選擇的空間,只有這樣,才能受到孩子的歡迎、得到家長的支持。
需要提醒的是,推行課后延時服務,不能只考慮家長和學生的需要,也必須合理考慮老師的工作負擔,以保障這一制度得以良性運轉。課后延時服務必然會增加教師的工作負擔,在許多學校,教師工作量已經較重的情況下,如何調動教師參與的積極性,確保課后服務的良性運轉,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課題。這需要合理安排老師的工作量,不能一味將擔子壓在一線教師身上,也需要給予適當的補償。否則,得不到教育工作者的支持,這一制度最終就有可能流于形式,美好愿影也可能化為泡影。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課后延時服務,秉承“為家長解憂,對孩子負責”的思路,生動體現了政府部門對教育問題的兜底責任,不僅能讓家長放心,而且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們期待,這一試點早日落地,并期待各個學校都能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形成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鄭運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