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近20年前,我就隨作家采風團來過泉州,這里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給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泉州作為我國最早開放的港口之一,多元文化共生共融,世界各地的宗教文化在這里和諧相處,成為罕見的文化現象。
千年而下,包容性成為泉州這座城市最重要的文化特征,并不斷煥發出新的活力。改革開放以來,泉州貢獻了許多寶貴的經驗,特別是“晉江經驗”影響全國。愛拼敢贏的泉州人,憑借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成為我國沿海極有標志性的城市,這里民營經濟發達,品牌打造成果顯著,不光在國內有影響,許多著名品牌還銷往世界各地。
回顧歷史,展望未來。我們都應該將目光重重地投在人民身上,這些偉大的成就都是他們創造的。特別是廣大作家,更要將筆墨落在一個個鮮活的人民身上,寫出他們復雜的情感,寫出他們獨特的心路,寫出他們創業的艱辛,展示好他們勇于拼搏的精神。
為人民書寫,邀請外來的作家創作當然很重要,但真正要創作出有力度、史詩般的巨作,這個使命必須由本土作家來完成。期盼廣大本土作家進一步回顧發展歷史,真正深入生活,走進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以文學藝術的方式完好呈現,寫出真正有分量的優秀文學作品。
任何一個作家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與各自生活的大地緊密相連,文化是哺育其發展壯大最重要的乳汁。生活在泉州的作家是很幸福的,這里多元文化并存,并產生十分有活力的地域文化。泉州文化強大的包容性讓外來文化、閩南文化與海洋文化,完美交融,熠熠生輝。本土作家應該從傳統的文化吸收養分,獲得更多創作靈感,植根傳統,為時代書寫。
步入新世紀,全球化發展的腳步不斷加快。廣大作家不僅要繼承傳統,還要面向世界,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形成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礎。泉州是一片哺育詩人的沃土,這里曾涌現了一批詩人,著名詩人蔡其矯也是我的偶像。期待這里培育出更多的詩人,從刺桐古港出發,以詩為橋,走向世界。(吉狄馬加,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詩歌被翻譯成20多種文字,在近30個國家或地區出版發行。)(執行:記者陳智勇潘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