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社會民主黨4日經全黨投票表決,同意與現任總理安格拉⋅默克爾領導的基民盟/基社盟(聯盟黨)組成“大聯合”政府,就此打破自去年9月聯邦議院選舉后持續超過5個月的政治僵局。
默克爾有望在14日聯邦議院全體會議上當選新一屆政府總理。
政治分析師說,組閣成功有利于推動歐洲一體化,但即將開始第四屆總理任期的默克爾面臨不少挑戰。
【遠近難題】
德新社報道,得知投票結果后,德國總統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說:“不安全和不確定階段結束了,對我們國家有利。”他定于5日正式向聯邦議院推薦新政府總理人選,“那個人是默克爾的話,不應讓任何人驚訝”。
這是默克爾2005年首次出任總理以來第二次組建大聯合政府。中國社科院歐洲所國際關系室助理研究員曹慧認為,大聯合政府組建成功、默克爾連任,確保德國政治體系的穩定和連續,但新政府面臨諸多挑戰。
短期看,新政府所面臨的主要挑戰是應對美國稅改以及可能提高歐洲產汽車關稅。那將威脅德國汽車行業,對德國出口造成較大負面影響。其次,在大氣污染較嚴重的斯圖加特等城市尋找柴油汽車替代方案,將影響百萬德國民眾。
長期看,新政府需解決接納難民及其可能引發的治安、就業和教育等難題。
路透社報道,默克爾自2005年起引領歐洲挺過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卻因2015年決定向難民敞開大門而威信受損。德國在歐洲難民潮中接納逾百萬外來人口。
法新社說,與上屆大聯合政府不同,聯盟黨如今只占據聯邦議院709個議席中的399個,多數優勢大幅減弱。
難民問題讓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在去年選舉中“異軍突起”,成為第三大黨。社民黨同意與聯盟黨組閣后,德國選擇黨成為第一大反對黨。
曹慧說,為“抑制極端政黨蔓延”,“聯盟黨和社民黨應各自重拾黨內傳統價值,聚攏選民,彌合黨派分歧,聚焦國內議題”。
【利好歐洲】
德國結束持續數月的政治不確定,讓歐洲看到希望。美聯社援引比利時首相夏爾⋅米歇爾的話報道,希望這能讓歐洲聯盟加速解決移民、安全和貿易問題。
曹慧說,德國組成大聯合政府對歐洲一體化是利好消息。從整體看,社民黨、聯盟黨都屬“挺歐”陣營。她預計,今后幾年內,法國與德國將彰顯“雙擎”動力,開啟后英國“脫歐”時代的“多速前進模式”,彰顯“更緊密”歐洲。
在共同外交與安全領域,曹慧說,去年底通過的“永久結構性合作”聯合防務機制(PESCO)就是法德合作、打造歐洲防務一體化的“杰作”。法國可在這一機制下整編武裝,打擊非洲薩赫勒地區的恐怖活動;德國希望更多成員國加入防務合作框架,避免歐盟內部出現類似“核心-外圍”國家的分裂態勢。
在經濟領域,德法希望擴大歐盟成員國共同投資領域,拉動歐盟經濟增長。同時,德法主張歐盟加快立法、設立對“第三國”直接投資的監管、篩查制度,保護歐盟內部產業和中小企業利益。
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話報道,默克爾能與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聯手推行歐元區改革計劃,將提升歐元匯率。但曹慧認為,在建立財政聯盟和歐元區改革方面,德法分歧較大。由于德國政治、經濟、學術界在創立歐元區公共財政政策、發行歐元債券、實現成員國間財政轉移支付等議題上爭論不休,預計默克爾依然會保持謹慎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