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上午,永安市新安大院一酒業公司內圍堵著30多名老人,他們有的唉聲嘆氣,有的捶胸頓足,有的不停地向前臺人員討要說法。前臺人員無法正常辦公,于是立即報警求助。
民警趕到現場了解情況后,發現事情遠非擾亂辦公秩序那么簡單,公司與老人之間存著更為復雜的利益關系。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公司打“溫情牌”取得老人信任
“我把自己把所有的養老錢都投進來了,錢要不回來日子就沒法過了。”一名頭發花白的阿婆難過地說道,其他老人也跟著附和。民警擔心這些老人情緒激動,影響身體,立即安撫道:“大家身體要緊,先回家休息,我們民警肯定會調查清楚,給大家一個交代。”隨后,民警找了幾名身體較好的老人配合調查后,將其余老人勸退回家。
經過調查,民警了解到,該酒業公司一名工作人員曾經在藥店工作,手上掌握著大量老人的客戶資料。2017年6月,該酒業公司在永安開張后,她們便依次打電話給60歲以上的老人,告訴他們只要前來了解“養生知識”便可領取一些小禮品。
“我們這個年紀了,平日沒事干,她們打電話來說可以了解養生知識,又能拿小禮品,我們肯定都樂意去。”據其中一名老人介紹,他們到店里集中了一定人數后,工作人員便向他們介紹養生類的相關知識和產品。“講完之后她們才發放禮品,并告訴我們每天去的話每天都能領取到類似雞蛋、牙膏、毛巾之類的小禮品。為了能領這些東西,我們每天都會去。后面她們便開始介紹他們產品的好,聽的次數多了,就覺得她們的酒和茶確實還不錯。”
“我平時就跟我老頭兩個人住,兒子在外地工作也很少打電話回來,但是她們卻經常都給我打電話,問我身體怎么樣,陪我聊天,還來家里幫忙做衛生,我有時候覺得她們比自己孩子還親。”
這些老人在酒業公司工作人員的噓寒問暖下,逐漸對她們產生了信任,甚至覺得這些人比自己兒女更關心自己。
高額“回報”讓老人掏光積蓄投資
在取得老人的信任后,酒業公司的工作人員便開始向老人介紹她們公司正準備擴大生產,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為此推出了兩款投資產品,一款是1000元每份,另一款是4000元每份。投資4000元的產品可以獲得4000積分,積分可用于兌換店內酒水、茶葉、電子產品等商品。同時,公司還將在6--8個月內返還他們5700,每天返還20-50不等的現金,每個人不限份額。此外,為吸引老人購買更高價格的產品,公司還承諾購買4000元產品的人可以在公司的組織下免費去旅游。“這產品這么好,回報這么高,我們都心動了。因為購買1000元的產品不能免費旅游,所以絕大部分人都選擇買4000元的產品。”據老人介紹,當時酒業公司還組織老人到武夷山旅游,并到他們的酒廠、茶廠參觀生產規模。但據民警調查,實際上,老人去參觀的酒廠、茶廠也并非是該酒業公司的,只是該公司是從這些廠進貨。有了實際參觀后,老人便完全放下防備,將自己的所有積蓄投入進去,其中有一對夫妻甚至投了40萬。剛開始,這些購買產品的老人確實每天都能拿到返利,于是口口相傳,陸陸續續有新的老人加入進來。
然而,返利進行到今年1月份后便停止了,老人們開始慌起來,向酒業公司要說法。這時公司總經理下來安撫老人,說資金暫時出現困難,承諾3月份一定會繼續給大家返現。但等到3月份,老人們發現還是沒有返現,于是幾乎天天都有人上門“催款”。
“工作人員跟我們說公司現在沒錢,讓我們用積分換他們的店里的酒、茶或者電器。我們拿這些東西沒用啊,而且這東西賣得也太貴了,一瓶酒要一千多,一個冰箱一萬七,我們肯定是不答應的。”
3月11日,因店內老人過多,前臺人員承受不住而報警。
披著合法外衣從事非法勾當
雖然該酒業公司有著經營執照,一切手續也都合法和合規,但結合老人們的描述和對該公司的調查,民警發現了藏在老人和酒業公司背后的非法利益鏈條,該酒業公司實際上是披著銷售酒水的合法外衣,干著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勾當。
據辦案民警介紹,我國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規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是指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規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的行為。隨后,公安機關對該酒業公司進行立案調查,并先后在永安、南平兩地抓獲總經理鐘某,管理人員孫某、鄧某等人。
據嫌疑人供述,他們在全國各地設有多個分公司,使用同一套方法誘使60歲以上的老人來“投資”。單單永安這個點便有130多人“投資”,涉案金額達250余萬元。然而,他們的資金卻并沒有用于投入生產,所有的返利都需要靠后面進入的“會員”來填補,在資金鏈斷裂后便不會有錢返利。目前,幾名管理層人員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刑事拘留。案件在進一步審理之中。
警方提醒:
如今有不少非法分子專門針對60對以上的老人,推薦各類保健品或投資理財產品。許多老人因沒有子女的陪伴和關愛,如果出現一個人從精神和行為上主動“關懷”他們的人,即便他們可能是騙子,也會因為這些“關照”而放松警惕,乃至一步步陷入他們的套路中。老人們一定要擦亮眼睛,保健品可以到正規的藥店購買,理財產品可以到銀行購買,任何其他組織和個人夸大產品功效或承諾給予高額回報的投資產品背后都可能存在非法利益,千萬不要被工作人員施予小恩小惠的套路蒙蔽雙眼,最終得不償失。家有高齡父母的子女平時應多關心父母,及時溝通交流近況,以免給不法分子鉆空子,掏光老人積蓄,后悔莫及。(張建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