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街修繕在改善住房居住環境的同時,留住濃厚的歷史底蘊。
歷史 昔日“閩南商貿重鎮”重要標志
“五里街老街已成功申報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永春縣五里街鎮黨委書記林玉品介紹,這條老街是不可復制的。
五里街曾經是永春、德化、大田一帶貨物集散地,被譽為“閩南商貿重鎮”。五里街老街是五里街鎮作為閩南歷史文化名鎮的重要標志之一,老街內的許港碼頭是內地和沿海商品流通的樞紐,是泉州海絲源頭之一。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老街區最繁華的時候聚集了數萬人口,街道上有來自福州的金銀匠、裁縫,南安的理發師,惠安的修車師傅……
五里街老街建筑群于1917年左右開始修建,區域范圍約390畝,總建筑面積約20.33萬平方米,包含823西路主路、823西橫路、新亭路。其中舊街主路(823西路)全長約590米,兩側共有259間店面,為南洋騎樓風格的老式建筑,均是兩層或三層土木磚柱結構的樓房,建筑面積4.3萬平方米。隨著時間的流逝,老街建筑群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樓房岌岌可危,尤其在臺風暴雨期間多次出現房屋倒塌損毀等事件。
永春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古街保護修繕工作,2019年初專門召開會議研究決定對古街進行保護修繕。在遵照規劃的基礎上,該鎮按照“整體修復、保證風貌、修舊如舊”的要求,采用“工料分離”辦法,專門聘請從事古建筑修繕的技術人員現場全程指導,由當地老工匠對老街建筑進行保護修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