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水同治,“桃源”美景今又現
吾峰鎮濕地公園
永春縣境內有桃溪、湖洋溪、一都溪、坑仔口溪和岵山溪5條主要水系,75條河流總長750公里。該縣又地處晉江上游,承擔著保護水源地的重任。如何治水,尤為關鍵。
2015年4月,永春縣出臺河長制,在16條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探索實施分段管理、分段監控、分段考核、分段問責做法。2016年9月,又在泉州市率先發布實施河岸生態保護藍線規劃,對主要河道干支流及重要保護區等進行藍線規劃。經過兩年多試點探索,今年3月,永春縣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全面治水,力爭用3年時間,通過 “治污水、防洪水、涵養水、凈化水、美化水、利用水”六水同治,實現“水清、河暢、路通、景美、魂足、民富”。
碧波蕩漾、流水潺潺,沙洲石灘、水草濕地,飛鳥游魚、水天一色的山水畫卷,令古稱“桃源”的永春大地越來越美,越來越醉人。
桃城鎮豐山村濕地公園
創新管護,帶動全民參與
“桃城鎮濟川溪與桃溪匯合口處有零星垃圾。”6月15日,在“永春縣河長制”微信公眾號上,網友小陳發來了照片和留言。縣河長辦馬上通知桃城鎮河長辦,后者立即派該河段河道專管員前去處理。當天,縣河長辦通過公眾號,將處理情況及時反饋給公眾。
“過去百姓反映投訴程序較為繁瑣,信息傳達不夠暢通。”永春縣委書記蔡萌芽介紹,如今,在每個河段設置河長制公示欄,公布河長制微信公眾號、縣河長辦和鎮河長辦以及各河段河長電話,鼓勵百姓積極參與治水。建立河長微信聯絡群,大家曬工作進展、曬突出問題、曬處理過程、曬整改結果,實現問題“一鍵”直達河長,回音件件直面群眾,做到線上快速發現、線下快速處置,搭建信息公開、公眾監督、全民參與為一體的智慧治水新平臺。
美麗的永春母親河桃溪,流水潺潺,白鷺翱翔,兩岸風光旖旎動人。溪面上緩緩漂來一艘船,更將桃溪點綴得分外妖嬈。
這是一艘保潔船,如果發現水上有漂浮物,船工馬上打撈清除。
“政府購買第三方服務,讓專業保潔公司承擔河道的保潔管護。”永春縣水利局局長鄭雙偉說,“同時,我們組織人員每天開著河道巡查電瓶車進行巡邏監督。”
河長制帶動了全民治水熱潮,除了官方力量,永春還有民間“河長”活躍在治水一線。
美麗的水環境令當地涌現出許多戶外運動團隊,他們也會自發開展水環境保護活動。“兄弟們上”戶外運動團隊每周都組織到桃溪邊跑步,同時撿拾垃圾,并定期開展公益環保宣傳行動。“運動+環保”的模式成為大家的共識。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是全面治水的難點。早在2012年,永春縣就已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創新并探索出一套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農村治污辦法。
“我們把縣城區及周邊污水能納入污水處理廠的,全部鋪設管道統一收集,并采取BOT方式建成污水處理廠。”縣環保局負責人告訴記者,對鎮區污水,建設中小型污水處理設施進行統一收集,集中處理。對村級污水,則采取“集中+分散”的方式進行處理。
目前全縣22個鄉鎮已建成150座集中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覆蓋80個村,建成人工濕地面積255畝,日處理規模達1.2萬噸,基本實現了“水清、堤固、園靚、路暢、岸綠”的預定目標。去年底,永春還被住建部確定為全國100個農村污水全面治理示范縣試點,永春經驗走在了全國前列,并向全省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