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1月17日訊 12歲的小群坐在診所的椅子上,兩眼直溜溜地盯著電視機看動畫片,直到醫生來換瓶,他才想起自己在打點滴。
蘇醫生拿出小群腋窩里夾著的體溫計,“39.4℃,還是沒退燒”。連續發燒一個月了,小群的體溫一直在38℃到41℃間徘徊,就是退不了燒。可小群覺得自己沒事,“我不暈啊,也不痛啊,沒什么感覺”。
一旁的蘇爸爸很無奈,“福州的醫院去看了,也查不出到底是啥毛病”。10月18日那天下午,小群突然嘔吐,之后開始發高燒,迄今為止,已經一個月了,一點好轉都沒有。“永春縣醫院看了,泉州醫院也看了,也去福州大醫院了,都不能確診”。看著尚不懂事的兒子,蘇爸爸難過地低下頭。
檢查不出是啥病,父子倆都很著急
上學路上嘔吐 連續發燒一月
蘇令志一家是永春蓬壺人,兒子小群今年剛上初一。蘇令志和妻子都在家務農,小群調皮可愛,學習成績也不錯,身體一向是棒棒的。可在今年10月18日那天下午,蘇爸爸送小群走在上學路上,小群突然嘔吐起來,蘇爸爸立刻送他去村里衛生所看病。體溫一量,小群發燒了,醫生開了退燒藥,打了退燒針后,小群就回家休息了。
可第二天,小群還沒有退燒。蘇爸爸又帶他去了蓬壺鎮上的醫院,吊瓶后,醫生說回家多喝點水就行了。可到了第3天、第4天,小群仍保持著接近40℃的高體溫。蘇爸爸急了,又帶他去永春縣醫院看病,可多番檢查,燒仍未退,醫生建議蘇爸爸帶孩子去大醫院。
醫院專家會診 無法找出原因
雖然小群說自己沒事,可蘇爸爸放心不下,他立刻帶小群去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看病。在醫院待了十幾天,抽血、拍片,小群做了所有可以做的化驗,還是沒看出有什么異樣指標。醫生還安排了各科專家會診,依然無法確診小群連續高燒的原因。“醫生最后勸我,去北京、上海的大醫院看看,或者回家先用中藥調養,他們目前沒辦法確診”。無奈之下,蘇爸爸只好帶著小群回到永春,四處找老中醫看病,這幾天又輾轉晉江,找到了蘇醫生開中藥。
可吃了這么多天的中藥,小群還是老樣子,蘇醫生說他也沒轍了。
體溫高卻不出汗 一點癥狀也沒有
蘇醫生說,“怪就怪在,一般發燒都是全身發燙,四肢酸痛,像小群這樣一點癥狀都沒有的,真的沒見過”。記者摸了摸小群的手和額頭,并沒有覺得有發燙的跡象,“他體溫高,但是皮膚溫度并沒有一起升高,很少見”。
此外,自從發燒后,小群突然不出汗了,這一點也很奇怪。“發燒后感覺口干舌燥是正常的,可小群不口渴,而且他以前很愛出汗,現在不出汗了。此外,在食欲、排便方面,小群都很正常”。
蘇醫生說,根據福醫大附一醫院的檢查報告,小群各項指標正常,白細胞數量微偏高。“在福州還做了血培養,沒有發現細菌增長,不存在感染。又做了骨髓穿刺,沒有發現白血病的征兆”。蘇爸爸給記者看了醫院出具的報告單,各項指標都顯示正常,出院小結里寫著發熱原因不明。
蘇醫生說,他原本打算給小群用中醫治療,先養陰清熱,將燒退下去,再通過促進小群排便、出汗,清實熱,可中藥似乎對小群不起作用。連續吃了幾個療程后,小群仍未退燒,而且中藥太苦,小群喝了總是忍不住要吐。
現在,蘇爸爸打算去學校為他辦理休學,再去北京或廣州的大醫院找專家看看。(海都記者 喻蘭 夏鵬程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