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時節,泉州臺商區的田間地頭已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一起去感受下田間這片綠吧~
辣椒基地:百名工人每天采摘3萬斤
在洛陽鎮后浦村、后亭村和前園村,100多名工人在大棚里采收“螺絲椒”,另外幾名工人忙著裝箱,到了當天下午5時左右,將有3萬斤左右的“螺絲椒”通過物流發放全國各地。
據了解,這一片“螺絲椒”和紅椒在每年的9月中旬開始分批種下,當年的11月中旬,第一批就可采摘,隨著其他批次的陸續成熟,次年1月到3月將大量上市,并一直持續到次年6月。隨后,農場在7月和8月休耕悶地,等待新一季播種。
記者了解到,農場工人基本上為附近村待業在家的農民。采摘時,她們熟練地挑揀出精品椒和次品椒。“長形、飽滿、好看的為精品椒,彎曲的、干癟的為次品椒,要分開裝。”一位阿姨說,在農場工作時間相對靈活,她每天來農場工作8小時,可獲得100元的報酬。700多畝作物呈現一派紅火的豐收景象,得益于這里得天獨厚的環境。
泉州嘉軒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孫超:“臺商區的氣候適合辣椒生產,而且土地成規模,淡水資源豐富,人力充足,物流暢通,使得我們公司將辣椒種植基地,從其他地方全部集中到臺商區來。”
胡蘿卜基地:每天收獲30噸銷往世界各地
在張坂鎮蘇坑村翔坂農場,記者看到150多畝的胡蘿卜種植基地呈現不同的景象,有40多畝中熟型胡蘿卜正處在采收季節,從外省來的十余名工人正在麻利地拔蘿卜,并裝袋;80多畝晚熟型則是接連成片青蔥翠綠,在微風下綠浪迭起,多名本地工人正忙著除草施肥;另外的30畝則已經在年前采收完畢。
農場負責人王春良:“正在采摘的中熟型胡蘿卜也是最好的品種,每天采摘30多噸的胡蘿卜運往廈門凍庫,并經凍庫銷售到全世界各地。”
該農場不只種植胡蘿卜,在胡蘿卜采收后,就種上西瓜、青蔥、西蘭花和包菜。王春良介紹,農場種植以機械為主,人工為輔,起壟、打地、播種、拉溝和排灌等工序都實現了機械化,只有除草、采收和裝袋需要人工。
農場負責人王春良:“我們在這里種植近十年了,區、鎮、村各級都非常支持我們,給我們提供了政策、技術、土地流轉和人力方面的很多幫助。”
部門:土地流轉“轉”出鄉村振興新活力
據了解,臺商區現有福建集盛鴿業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稻香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福建東方奇跡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泉州市臺盛果蔬有限公司等39個農業生產基地、累計流轉土地約6000畝。累計建設高標準農田(高效節水灌溉)3600畝,為農業產業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打好基礎。
臺商區農林水與生態環境局農業部門表示,這種集中流轉方式讓閑置的土地得以充分利用,既保證農戶的經濟利益,又推進了新型農業的良性發展,便于耕地規范管理,實現了農戶、村集體、企業三方共贏的局面。(黃雅珊 吳志勇 陳旭坤董約蓮孫禧婷)